國產電影屢創新紀錄 二三線城市電影市場迅速升溫
截至5月12日,今年全國電影票房超過81億元,同比增長39%
電影排期避開好萊塢大片,曾經一度折射出中國電影的重重壓力。但是,陸續上演的本土“傳奇”,讓中國電影集團黨委書記焦宏奮有了深切的感觸:“以前是我們躲著好萊塢,如今反過來了,好萊塢電影開始密切關注中國國產電影的態勢。”
近年來,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推進,二三線城市電影市場規模迅速增長,為國產電影產業未來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截至目前,全國縣級城市擁有影院1300座左右,銀幕數4500塊左右,35%的縣城實現了影院覆蓋,其中大多數是現代化數字多廳影院。電影院在二三線城市的延伸,進一步拓展了中國電影市場的覆蓋能力,新興市場帶來的觀眾格局調整,基層觀眾對國產影片的興趣和信任,也影響了排片格局,為國產電影增長提供了保障。
2013年開年以來,國產電影市場不斷創造新紀錄。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12日,今年全國電影票房超過81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國產影片市場份額達63%,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僅為34%,國產電影市場份額實現了大逆轉。與此同時,全國單日票房、放映場次、觀影人次及國產影片首日票房等紀錄均在今年以來被屢屢刷新。“全國總票房和國產影片市場份額均創下同期新高的同時,觀眾對國產影片的信心也在逐步攀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說。
在今年的電影市場上,不僅有《西游降魔篇》、《十二生肖》等國產“大片”,也涌現出了《北京遇上西雅圖》、《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一系列“以小博大”的中等成本影片。持續平穩產生的高票房不斷讓中國電影市場釋放出巨大的吸引力。
業內人士認為,在電影產業化改革第二個10年的開端,我國電影市場已經步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國產影片整體質量的提高是近期電影市場空前繁榮最主要的原因,“中國電影產業已經成為世界電影市場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焦宏奮說。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