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版權引進的路徑依賴
版權貿易具有文化交流與貿易活動的雙重屬性。版權引進能夠優化出版單位的出版結構,更新出版理念,催生并壯大一批實力雄厚的出版單位,從而有助于實現我國出版業的整體提速;而版權輸出,在給出版單位帶來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有效地對外傳播了中華文化,它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徑。
我國版權貿易逆差態勢的呈現,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復雜的現實原因。就歷史淵源來看,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版權觀念產生晚,人們的版權意識普遍淡薄,版權保護與版權貿易出現的歷史相對也較短,版權貿易繁榮景象的出現尚需時日;就現實原因來看,版權貿易逆差局面的出現是與當前我國經濟文化發展相對處于劣勢、出版單位缺乏成熟的版權貿易實務操作經驗、版權貿易的渠道不夠通暢、高素質的版權貿易人才以及高水平的版權代理機構普遍欠缺、版權代理機制尚不完善等特定階段分不開的。
身處急劇變革浪潮之中,出版單位要謹防心態浮躁,急功近利。體現在版權貿易中,就是不能對版權引進趨之若鶩,卻視版權輸出為燙手山芋。以引進版圖書尤其是引進版暢銷書為例,由于往往事先經過國外市場的檢驗,銷量一般都有保障?!豆げㄌ亍?、《誰動了我的奶酪》等引進版圖書所創造的奇跡,使得大家普遍看到了引進版圖書的魅力。初嘗版權引進的甜頭,就會發現出版原創作品與版權輸出似乎是一件很不經濟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版權引進很容易悄悄偏離出版界“以引進促原創”的初衷。目前國內大多數出版單位都開展版權引進,一些出版單位干脆直接把工作重點放在了版權引進上,視版權引進為生存發展的“金鑰匙”和角逐市場的重要“殺手锏”,希冀自己便是版權引進催生的新貴或者造就的黑馬,以此改寫中國出版業的版圖。引進版圖書在某些出版單位年出版圖書總量中的比例“位高權重”,甚至個別出版單位主攻版權引進,成為活生生的“版權引進機器”。這便是一種典型的路徑依賴,即類似于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過度依賴版權引進,國內原創作品必定受到極大抑制。引進是輸出的基礎,引進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輸出,而不是讓版權引進成為一種工作習慣與生存方式,更不能等到彼時才學會版權輸出。我們應該學會用兩條腿走路,即在版權引進過程中同步學習版權輸出,并努力加快版權輸出的步伐。
當然,版權輸出不是你想輸出就能夠輸出去的,這需要出版單位具備高度的文化自覺與強烈的文化擔當。目前我國的版權輸出主要集中于代表中華文化的如古籍、繪畫、書法、中醫藥類等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傳統優勢版權領域。當然,在加大具有中國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優勢版權領域輸出的同時,也應加大其他版權領域的原創力度,從而不斷提升版權輸出的質量,努力拓展版權輸出的領域。
版權貿易是一種商業活動與市場行為,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理所當然成為其重要選擇,但純粹以贏利為目的的版權貿易活動,是一種短視、膚淺和喪失責任的行為,是對出版人社會責任的疏忽。版權貿易是以文化交流、經濟貿易往來為形式的交易活動,其本質卻是文化滲透、輸出。因此,版權貿易是不能單純以贏利與否以及贏利多少來論英雄的。出版業市場化也好,產業化也罷,其最終目的都是要通過解放出版生產力,發展出版生產力,以雄厚的經濟實力更好地支持出版事業,更有效地傳播中華文化。引進是必要的,輸出才是我們要實現的目標。引進與輸出是版權貿易不可偏頗的兩個輪子,需要出版單位具有吸納先進科學知識的博大胸襟與傳播中華文化的歷史責任感,如果厚此薄彼,版權貿易必將脫離良性軌道,其后果將會是極其嚴重的。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