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評論員:直掛云帆濟滄海
直掛云帆濟滄海
——寫在第九次全國文代會、第八次全國作代會召開之際
(一)當人類文明的步伐跨過新世紀頭一個十年,“雙百”、“二為”再結文藝碩果。一份服務大局、惠及人民的精彩答卷,見證了文藝工作者的使命與光榮。
2011年11月10日,北京。一臺融匯了戲曲、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舞臺藝術形式的晚會,與舞臺巨幅屏幕上的“百花芬芳”視頻圖景交相輝映。傳統與現代,在這里交匯成文藝豐收的縮影,更以精彩的呈現,演繹了過去五年文藝工作的激昂變奏。
“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文藝工作者,都要擔當起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積極投身謳歌時代的文藝創造活動。”2006年11月10日,第八次全國文代會、第七次全國作代會召開。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提出殷切期望。
五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緊緊圍繞“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貢獻”這一現階段我國文化工作的主題,奮發進取,辛勤耕耘,文藝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和嶄新成就,呈現出百花齊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在文學、電影、戲劇、美術、音樂、曲藝、舞蹈、攝影、書法、民間文藝、雜技、電視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輝煌成績。
時代的機遇與挑戰,社會的變革與邁進,精神的激蕩與求索,交織成一部壯麗交響,穿行在一個又一個不斷演進的時間單元,告訴歷史,昭示未來。
(二)文藝工作,是黨和人民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時代同呼吸、與人民共命運,始終是文藝激流勇進、再寫華章的不竭動力。
在歷史的長河中,從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到新時代精彩紛呈的藝術景觀,正是無數個凝聚民族精神、體現時代風貌的五年,造就了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燦爛與輝煌。當歷史的厚度化成時間的刻度,這一主旋律變得蓬勃生動、感人至深。
從建軍80周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到建黨90周年,從改革開放30周年到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10周年,從香港、澳門回歸10周年到中國文聯迎來60華誕,重大紀念活動接踵而至;從北京奧運會到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文藝化身為銘刻時代的集體記憶。中國文聯主辦的各種系列主題文藝活動,以精深的思想、精湛的藝術,展現出時代前進的壯闊畫面。
激昂奮進的時代新文藝,回溯既往歲月的風云激蕩,俯仰中華大地的滄桑巨變,描繪“八一軍旗紅”,唱響“改革開放頌”,用文藝的繁榮“向祖國匯報”,沿著紅船的足跡擎起“黨的旗幟高高飄揚”。當巨大的卷軸在鳥巢展開,“大腳印”璀璨夜空,黃浦江畔世博會的戰國銅車向古希臘的雅典娜駛去,一系列的主題文藝創作和活動,飽蘊豐厚的時代內涵,詮釋嶄新的時代風貌,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自強與自信。
過去的五年,我們歷經驚濤駭浪、大悲大喜。民族的脊梁始終挺起,藝術的抒寫始終昂揚。在天塌地陷、家園殘破、生命逝去之際,廣大文藝工作者在行動。“汶川不哭”、“玉樹不哭”、“舟曲不哭”,生命大營救全面展開,各種募捐、慈善義演紛紛舉辦。在南方冰凍、西南大旱、北方洪澇等自然災害接踵而來之時,一部部感人的文藝作品,彰顯出人性的光芒,為災區送去溫暖,用大愛書寫時代良心。多難興邦,更顯家國情懷;大愛無疆,尤見萬眾一心。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