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銳意創新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關鍵
銳意創新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關鍵
——四論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第九次文代會、第八次作代會上的重要講話
文化發展的動力與活力在于創新,文化的生命力與時代感也在于創新,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大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大力推進文化創新。在中國文聯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深刻闡述了改革創新對于文化發展的特殊重要意義,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銳意創新,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承擔起推進文化創造的歷史責任”。這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關鍵所在。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眲撔率且粋€民族文化生生不息、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在50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發展壯大,創造了源遠流長、魅力永恒的文化,在世界獨樹一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吐故納新的能力和求變圖強的精神。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創新能開拓文化的新局面,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國家實力,進而使文化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沒有創新,文化難以與時俱進、延續傳承,更難以實現大發展大繁榮。今日中國,社會生活的巨大進步、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審美情趣的豐富多樣等等,既是文藝發展難得的歷史機遇,也提出了文藝工作必須不斷突破創新的迫切時代課題。
文化創新,必須牢牢把握正確方向,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文化發展理念,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構建利于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緊跟傳播手段創新、業態創新、科技創新的潮流,完美結合內容與形式、作品與載體、文化與科技的創新,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積極創新。在從文化大國邁向文化強國的歷史進程中,廣大文藝工作者必須自覺把思想認識從不符合文化改革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和思維定勢中解放出來,從不符合文化改革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中解放出來,熱情支持改革,積極投身改革,勇于破解改革難題,在創新發展中成就藝術輝煌。
“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取今復古,別立新宗”。魯迅的這番話深刻闡明了創新之道。文化創新,既要植根于民族優良傳統,又要博采眾長,融合創新。文化的發展,最忌故步自封、閉門造車,最需要開闊心胸和寬廣視野。古往今來的文化流變,都是既有傳統基因與外來文化因子碰撞之后的文化傳承、借鑒、變革和創新。今天的文化創造,更需要充分吸收傳統文化和全球文化的發展智慧,海納百川、兼收并蓄、融會貫通、推陳出新。
生活是文藝的源頭活水。文化的創新,必須立足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深入火熱的現實生活,必須著眼于群眾需求,服務于實現大眾文化權益。創新不是表面的異想天開、競奇斗異,一切有價值的創造,都需要對社會生活的透徹理解和對時代精神的深刻感悟,需要充足的知識儲備和對藝術精髓的深切把握,需要審美理想的參與和對藝術規律的遵循,需要對人類社會基本道德準則和普遍情感的尊重敬畏?!白闷娑皇湔?,翫華而不墮其實”。當下中國的文化創新離不開對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如火如荼的發展實踐的緊密關注,離不開對豐富多變的新生活的洞察和思考。脫離時代語境和現實生活,文化創新就是無本之木。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文化創新也必須掌握現代科技,實現文化與科技的融合??萍紕撔率俏幕l展的重要引擎,任何一個文化巨變的時代,幾乎都有著科技創新作為先導??萍紕撔聻槲幕瘎撔绿峁┝遂`動的工具和載體,釋放人類文化創造無窮的想象力。今日中國的文化創造,尤其需要發揮文化和科技相互促進的作用,讓科技為文化發展帶來強勁驅動力。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弊詮姴幌?、剛健日新、變革奮進的精神是中華民族文化綿延傳承至今仍活力無限、魅力無窮的堅實支撐,也依然是中華民族文化再度振興,實現文藝人才不斷涌現、文藝創造活力迸發、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生動局面的堅實支撐。廣大文藝工作者一定要不斷銳意創新、為推進文化創造、建設文化強國作出應有貢獻。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