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卡藝術集成》中期推進工作會在京舉行
3月11日,中國民協在北京舉行《中國唐卡藝術集成》中期推進工作會,對已出版各卷本進行總結,并確定后續卷本普查范圍、完善編纂體例、確定普查和編纂工作責任人和工作方式以及邀請專家舉辦唐卡普查工作培訓班。中央統戰部常務副部長朱維群,國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和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羅楊,以及韓書力、尼瑪澤仁、楊嘉銘、杜芳、蘭卻加、楊海濤等各卷本編纂人員和藏族文化研究專家出席工作會。會議由中國民協副主席索南多杰主持。
“近年來,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藏區唐卡被一些文物販子據為己有,唐卡的流失嚴重。對整個藏區的唐卡藝術進行普查和集成,讓更多的人欣賞到唐卡藝術,是一件非常重要、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朱維群說。
作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重點項目之一,《中國唐卡藝術集成》旨在通過普查和成果出版對我國藏區唐卡藝術的歷史變革、自然環境、地域民俗、文化現狀、藝術特征、代表作品、制作流程、工具材料、傳承譜系、供奉方式以及相關傳說等文化信息,進行全面、真實、詳細的記錄和描述,采用文字、圖片、錄音、錄像立體式記錄,為我國藏族唐卡藝術留下完整珍貴的文化檔案。
“我們絕對不僅是在編一本畫冊,而是要建立一個文化檔案,所以所收錄的信息必須是充分的、完整的、精準的,要運用包括民族學、文化學、藝術學、歷史學等在內的多學科交織的方法,覆蓋所有的唐卡產地,包括域外部分,絕對不能留下任何空白。因為我們建立這個文化檔案的目標不只是為了文化,更是為了文明的延續。”馮驥才說。
丹珠昂奔表示,對人類的文化傳承,我們經常關注物質層面,同時也會關注精神層面,但是如果忽略了技藝,材料和程序搞不清楚,那我們整個的文化傳承也就斷了。因此,做集成一定要增強科學性和系統性,把藝術生產的整個過程記錄下來,檔案越細越有價值,越有利于文明的再生。“比如,將來造紙的文明消失了,只要在檔案里有造紙程序的記載,按照這個程序就可以造出紙來。”
《中國唐卡藝術集成》各卷本編纂人員結合各自實際工作就唐卡普查過程中的跨部門協調、圖文搭配、產地分類、數據庫建設、經費等問題進行了交流發言。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