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這樣的“明星”就是不該上電視
日前,國家廣電總局有關負責人在2012年星光電視節目創新創優論壇上透露,今后將不允許網絡紅人、有丑聞劣跡的人物上電視節目做嘉賓。消息一出,便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其中既有拍手稱快的,也有認為此舉有些矯枉過正的。而在筆者看來,雖說網絡紅人中并不乏形象良好者,有過丑聞劣跡并不代表一直就是不良之輩,但對于近年來社會上出現的那些主動通過炫丑的方式企圖搏出位、進行自我炒作的不良現象,此舉無疑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丑相對美而言,正如美不僅僅是指外在形象美一樣,丑也并不僅僅是指外在形象上的丑。筆者所指的丑或所反對的丑,指的是那些公然違背絕大多數人審美標準和底線的行為和現象,比如說木子美、干露露、獸獸、鳳姐、小月月之類。她們的共同點就是以“審丑”為訴求,以非主流價值觀為賣點,在迎合人們世俗心理需求的同時,牟取經濟利益。木子美的成名之舉就是以網絡日志的方式展覽、炫耀和兜售所謂形形色色的“一夜情”;干露露、獸獸通過拍攝一些大尺度的不雅照片而引起廣泛關注;鳳姐以其極端反常的言行和特異思維占領了網絡以及各類媒體的空間;小月月則以不知羞恥當眾脫衣的方式博得了無數人的眼球……倘若對這類“成功”模式不管不問,長此以往必將造成極壞的社會影響。
要問這些以畸形方式展現自我,通過“以丑為美”將自我形象奇觀化而搏出位者,為何每每在出丑之后,便會走紅獲利?筆者認為,除了那些炫丑者的主動訴求外,恐怕還與一些包括電視臺在內的媒體那種惡搞博眼球、炫丑拼收視的錯誤傳播理念不無關聯。一些媒體視關注度為傳播目標、傳播動力,而有意無意地架空獨立原則和媒介理性。慢慢地,輿論的真實性和正義性訴求就會變得似是而非,最終形成了價值虛空的常規性娛樂化運作模式。也正是這種不負責任的全媒體娛樂化運作模式,以及自我放棄對社會主流價值和核心文化理念傳播引導的行為,為那些炫丑者提供了現實世界的生存空間。如此一來,獸獸在某電視臺選秀節目中當評委、干露露身穿超短裙透視裝亮相某電視臺綜藝節目、鳳姐做客某電視臺新聞脫口秀欄目公然調戲男嘉賓的鏡頭頻頻出現在觀眾眼前便不足為奇了。
網絡由于門檻較低,接觸率較高而不斷成為很多炒作者的首選平臺。然而,如果炒作僅僅局限在網絡世界,其影響總是有限的。可是一旦包括電視臺在內的一些傳統主流媒體不甘寂寞,在去道德化和非審美的運作過程中自甘墮落為娛樂傳播機器,加入到炒作中來的話,那就很快會和網絡形成互動,最終所產生的傳播效果無疑相當劇烈。特別是隨著人們“審丑”意識被強化和放大,這種無限制地迎合公眾庸俗心理,以審丑為樂事,甚至顛倒美丑、以丑為美的時候,由通俗、世俗,進而向低俗和惡俗的演進,也就在所難免了。因此,如何解開這種由道義轉向反道義、審美轉向反審美、求真轉向反真實的自我悖反的傳播死結,不僅關系到媒體的良性生存,更關系到整個社會文化生態的健康和安全。作為相關主管部門的國家廣電總局,限制炫丑者上電視節目做嘉賓就完全必要并且十分緊要。而對于作為大眾新聞媒體的電視臺來說,既然享用著公共傳播資源,就應該將公共性和公益性擺到首位,切實擔負起監督環境、人文教化的社會責任,而不是無限度地向收視率投降。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