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發布
5月10日,文化部在京舉辦新聞發布會,向社會正式發布《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中指出,“十二五”期間,將推出100部以上優秀保留劇目和精品劇目,保護和扶持60個左右全國重點地方戲曲院團,扶持創作60臺左右地方優秀劇目,30臺左右優秀京劇劇目,挖掘整理改編20臺左右優秀昆曲劇目,重點扶持20臺左右交響樂、15臺左右歌劇(音樂劇)、10臺左右舞劇,扶持10個左右全國重點美術館。到“十二五”時期末,全國60%以上圖書館達到部頒三級以上評估標準,全國60%以上省市群藝館、文化館達到部頒三級以上評估標準,全國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書達到0.7冊左右,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資源量爭取達到530百萬兆字節以上,入戶率達到50%左右,國家數字圖書館資源總量爭取達到1000百萬兆字節以上,基本實現全國所有地市級城市均有設施達標、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
《規劃》中提出,“十二五”期間,文化部門管理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平均現價增長速度要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倍,實現倍增。建成10家左右具有重大影響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培育100個左右特色文化產業集群,培育30家左右上市文化企業,形成10家左右全國性或跨區域的文藝演出院線,打造3至5個具有國際影響的文化產業展會。安排150個左右重點科技攻關項目、300個左右基礎科研項目、75個科技轉化推廣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立項600個、文化部藝術科學研究項目立項300個。舉辦國家級涉外文化活動30項以上,邀請500名國際文化名人與1000名青少年文化使者來華訪問,對外文化援助的受援國家達20個以上。到“十二五”時期末,第一至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重大文物險情排除率達到100%,全國博物館總數達到3500個,免費開放博物館總數達到2500個,文化遺存較豐富的地市級以上中心城市擁有1個功能健全的博物館。
除上述主要指標外,《規劃》中還設8個專欄,列舉了涉及藝術創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遺產保護、文化產業、文化市場、對外文化交流與貿易、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等領域的44項重點工程。
據文化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韓永進介紹,《規劃》編制工作早在2009年就已啟動,經過多方實地調研和反復研討最終成稿。《規劃》正文共包括指導思想和方針原則、發展目標和主要指標、加強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利用、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完善文化市場監管體系、加強對外文化交流與貿易、推動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保障政策、組織實施12個章節,是文化部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舉措,也是指導文化系統“十二五”時期改革發展的總體規劃。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