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炒作的裸體≠藝術的人體
日前,某美術館展覽現場,一位女模特赤裸上陣,擺出與現場畫作中裸體女子一模一樣的姿勢,向參觀者“詮釋”作品“真意”,引來圍觀。有意思的是,在媒體和圍觀網友的議論中,對此大庭廣眾之下寬衣露體、裸身相見的行為,“有傷道德風化”“低俗”之類的議論并不多見,對模特“詮釋”的藝術作品的討論也幾乎沒有,最多的是在質疑這場“行為藝術”是否又是一場“炒作”。
由此看出,人們對借藝術之名行炒作之實的行為,已經看得多了,并且普遍有了警惕和厭惡之心。這其實一點都不奇怪,說到底,藝術的基本準則之一是“真誠”,真誠之后,才是真正的審美愉悅和精神享受,而“炒作”顯然是帶有某種功利目的的刻意行為,與“真誠”兩字正是背道而馳。炒作是娛樂圈里流行起來的概念和做法,是極其物質化的,其針對的對象速生速朽、過眼云煙,近年來更有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趨勢,一再刷新“下限”,失去了基本的公信。而藝術本身首先是精神性的,是不斷向更高的審美需求突破的創造和發現,真正的藝術作品具有恒久生命力和巨大的美感。創作與炒作,二者的理念其實正是恰恰相反,二者背后的“藝術”水準之高下,必然也就截然不同。老百姓一旦看出了炒作痕跡,對其藝術水準還能有幾分正面評價,也就可想而知了。
近年來,借裸體炒作的事件已經屢見不鮮,尺度也越來越開放,老百姓早已見怪不怪,充其量是來看個稀奇而已。“藝術家”假如在藝術呈現上缺乏真正的誠意,老百姓也沒有那么好糊弄。如果一件藝術作品還需要借助另一種“大尺度”的“行為藝術”來輔助“詮釋”,其藝術表現力和藝術含量究竟如何,想必老百姓也都心中有數。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但熱鬧看得多了,外行也未必看不出門道。
不可否認,人體之美從來都是藝術殿堂里的一顆明珠,自上世紀劉海粟先生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引進裸體模特以來,人體藝術至今已經被大眾普遍認可、接受和欣賞。但藝術的人體與炒作的裸體之間,邊界究竟在哪里,卻是新世紀以來我們遇見的一個新問題。甚至就人體藝術本身而言,從模特寫生嚴格控制在畫室內作為教學手段、作品禁止進行公開展出,到種種前衛大膽的行為藝術、各種人體作品鋪天蓋地,藝術天堂與社會倫理之間的邊界也一直在被不斷修整。但是,無論這個邊界如何延展,它也絕對不會失去,更不會成為無底線。按照學者陳醉的觀點,裸體藝術是從原始圖騰時代就存在的潛意識欲望升華的產物。創作者是努力表達人物深刻意蘊還是著意渲染某種官能情趣,接受者是在認真體會對象的精神內涵還是悉心玩味其中肉感趣味,都是可以區分的。換言之,一種“藝術行為”是創作還是炒作,同樣也是可以區分的,至少,在行為者和欣賞者的內心,這種區分是相當清晰的。我們不能說所有的裸體“行為藝術”都是炒作,但在這個常借藝術之名而炒作盛行的時代,在普通老百姓的藝術素養越來越高的時代,我們有理由質疑此類行為的真正動機與藝術含量。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