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就時代大潮中不平凡的感動——2012年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第二輪基層巡演紀實
過去的一個多月,張麗莉、高鐵成、吳斌3個普通人的名字,時刻在感動著我們、溫暖著我們、激勵著我們,而在他們之前,收養漢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民族的10多個孤兒的阿尼帕·阿力馬洪;飛天無蹤、踏海無聲、遁地無形的“三棲精兵”何祥美;帶著父親上大學,一邊讀書一邊盡孝的張蕾;下水救人并從死神手中搶回了4名兒童的生命,卻與同時落水的親生兒子抱憾訣別的胡文傳;在戰爭年代出生入死,和平建設時期卻收起榮譽功勛,自愿扎根農村,幾十年如一日,無怨無悔的李文祥;用健康和生命換取他人新生的王茂華、譚良才等全國道德模范,他們同樣以平凡的堅強和勇毅,鑄就了時代大潮中不平凡的感動。6月17日至25日,在由中央文明辦、中國文聯、中國曲協主辦的2012年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第二輪基層巡演活動中,這些平凡而偉大的道德模范們的善行義舉和高尚情操,通過藝術家們的精心創作和傾情演繹,深深打動了貴州、甘肅、新疆等地的觀眾。
道德模范是學習的榜樣,也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太震撼人心了!”先后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貴州省勞動模范的社區民警張晴看完演出后激動地說:“聽完這幾個全國道德模范的故事真是熱淚盈眶,希望這樣的演出形式今后能夠廣泛開展,讓更多人有機會感受道德的力量。”
當兵10多年的趙勇波對何祥美、盧家勝這兩位軍人的事跡尤為感動,他告訴記者,盧家勝和何祥美在部隊系統那可是名人,是很多年輕士兵崇拜的偶像。他們的事跡以前只是通過一些報道和報告會有所了解,但這次不一樣,經過藝術家們的精心創作和表演,故事令人耳目一新,也更為感人。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不斷加強自己的思想教育,這對我們今后的為人處世都非常有幫助。而且我覺得用講故事的方式來表現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淺顯易懂。”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周琳感言,“張蕾的事跡告訴我們,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不要輕言放棄,只要堅定信念,努力做好自己,所有的困難都不是困難。”
“每個故事就好比是一顆‘催淚彈’。”這是出租車司機鄭宏對巡演活動的評價。同樣是因為見義勇為的事跡而被授予第六屆全國見義勇為好司機稱號的鄭宏,對胡文傳尤為欽佩。“就是這么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但在面對危難和死神時,挺身而出,大義凜然。他用瞬間的選擇,維護正義,擔當道義,舍生取義,書寫了自己的壯麗人生。”
美麗的新疆是本輪巡演的最后一站,在此期間剛好趕上端午節。藝術家們用精彩的演出為新疆的觀眾送上了最美好的節日禮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土資源局的周海軍激動地說:“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和崇高品質令人十分感動,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藝術家們的表演很精彩,他們對人物內心的刻畫非常到位,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和感染力。這次巡演活動既為兵團群眾帶來了精神食糧,也是對我們巨大的鼓舞,激發了我們更好地屯墾戍邊,建設兵團的決心。”
能夠在多民族大團結的新疆度過今年的端午節,藝術家們感到無比的興奮。《阿尼帕 亞克西——阿尼帕·阿力馬洪》這個節目的表演者史琳說:“能夠在新疆表演新疆的道德模范,沒有比這更激動人心的了。”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常委、副司令員、宣傳部部長成家竹表示,學習時代楷模座談會剛剛結束,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基層巡演團就來到新疆,這充分表達了主辦方和各位藝術家對新疆的關心和支持,這對鼓舞兵團的斗志,促進兵團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2年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第二輪基層巡演活動期間,藝術家們的傾情演繹令觀眾深受感動。組圖各地觀眾被感動的觀看現場。張生福 董大汗 攝
所有的感動離不開藝術家的深情演繹
道德模范故事匯基層巡演的演出沒有盛裝的舞臺布景、華麗的音樂和璀璨的燈光,但每場演出都會讓觀眾深受感動。感動之余,他們也感嘆以曲藝的形式來演繹道德模范故事不但形象生動,而且通俗易懂。一路走來,記者也深深地感受到,觀眾的這份感動,除了源于道德模范感人事跡本身外,也離不開藝術家們平實卻撥動心弦的藝術呈現。正是藝術家們的精心創作和深情演繹,才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般地把道德的豐富內涵、向善的價值追求傳遞給每一位觀眾。
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藝術指導楊魯平表演了節目《中國槍王——何祥美》。作為表演者,同時也是創作者之一,楊魯平向記者介紹了這個節目創作的來龍去脈。“聽說有一個來自部隊的道德模范,就是我們南京軍區的,他的事跡我有所了解,再加上我有40年的軍齡,對部隊比較熟悉,對何祥美所在的大隊也不陌生,于是當即決定要創演這個故事。”楊魯平說,剛開始這個節目叫做《三難74號》,但總覺得沖擊力不夠,后來團里的一些專家就幫著他出主意,下一稿就改成了《槍王》,更能體現何祥美的特點,之后又有人建議,要是加上中國兩個字就更好。我一聽的確如此,這樣一來,“中國槍王”已經不是何祥美個體意義上的槍王了,而是代表了我們軍隊愛軍習武的精神。
中國武警文工團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朝既是《父親——胡文傳》的表演者,也是創作者之一。“當時一看完胡文傳的資料,我的腦海中就浮現出一幅畫面,一種莫名的感慨直入心扉,這個故事的情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且人物性格也很鮮明,這些都非常適合評書表演,我的創作和表演欲望一下子就被激發起來。”聊起這個節目的創演,劉朝十分感慨,“可是真的要靜下心來去創作這個節目時,很多困難也不斷出現。比如說這個故事中涉及的人物非常多,除了主人公之外,還有他的孩子、妻子、村民以及村民們的孩子等等。不過幸好,評書的優勢就是可以“一人千面”,既可以表現人物,又可以以評書人的角色客觀地告訴觀眾主人公的事跡和道德觀念。劇本創作好了,到了舞臺上還需要演員的二度創作,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觀眾眼前出現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讓觀眾聽起來既在意料之外,又要有合乎情理的感覺。這樣才會引人入勝、打動人心。”
“如何把真實的事跡和表演有機地嫁接在一起,而且又很真實感人,這是對演員的最大考驗。”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田連元表示,我們常說藝術創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對道德模范故事的這種創作不一樣,源于生活但又不能高于生活,不能憑著自己的想象來編。田連元表示,為了更加準確地表現李文祥這個人物,他通過各種途徑搜集了30多頁有關李文祥事跡的資料。“要想把一個人物演得既真實又形象,一定要注重跟這個人物有關的細節。這些在原來的劇本中比較少,表演不能像喊口號那樣,今天的觀眾不想聽這些,而是想聽到一些真實的細節,能讓他們信服的事情。道德模范故事匯巡演的節目創作的首要原則是要對道德模范故事了解透徹,這樣演出來的人物才會豐滿,才會真實感人,觀眾聽了才會感動,才會去向模范致敬、學習。”
廣州軍區文工團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楊子春在談到創作阿尼帕這個人物的體會時說,創作中他好幾次都流淚了,特別敬佩這個老人。原來覺得自己挺了不起,但和阿尼帕相比,我們實在算不上什么,她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收養了各民族的孩子并培養成才,太了不起了。楊子春說,因為單弦、西河大鼓、快板、京韻大鼓等都是我們比較擅長的,所以唱腔設計上就盡可能運用這些形式,當然并不是簡單地套用,由于阿尼帕是新疆人,所以在西河大鼓中加了手鼓的節奏,為了吸引更多的青年觀眾,在京韻大鼓唱段中還加了現代歌曲的元素。“雖然我沒有參與表演,但每次演出我都會在后臺認真看,我不是看演員的演技,而是通過他們來感受阿尼帕平凡而偉大的事跡,每次都很有感觸。”楊子春說。
藝術家們的精心創作和深情演繹,讓同行的道德模范每次看完演出后都感動不已。何祥美告訴記者,此前部隊因為他的事跡舉辦過專場晚會、創作了舞劇、拍攝了電視劇和紀錄片,但相比起來,他對以曲藝形式來演繹自己的事跡感受更深,尤其是這次與曲藝家們同行,讓他深刻感受到藝術家為表演他的故事付出的努力和辛勞。張蕾則表示,為了把自己的故事演得更精彩更感人,閆淑平和佟長江兩位藝術家,從最開始為了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接觸,到現在彼此間猶如親人般的相處,讓她覺得非常幸福。“他們的表演把我很多想說的話都演出來了,也把我說不出來的話說出來了。”
再演多少場也不會疲勞
這一輪近10場演出的節目大體一致,一個節目反復地演,會不會產生疲勞感和麻木感?面對記者的提問,藝術家們一致表示,不僅沒有疲勞感和麻木感,而且每次演出都會有新的感受。因為每次演出都會被道德模范的事跡所打動,所以每一次演出都是全身心地投入。
“避免重復演出時出現疲勞感,這是作為一名演員的基本職業道德。”田連元說,每次表演他都在尋找分寸感和節奏感,因為每次演出面對的觀眾都不一樣。每次演完后他也會仔細琢磨,哪些地方可以增加或刪減。楊魯平表示,要避免重復演出的疲勞感,關鍵是在每次表演中摳細節,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演了這么多場,每次都有新鮮感,而這種新鮮感來自于一個文藝工作者的責任感。
閆淑平每次表演都有下跪的戲份,連續演下來,她的膝蓋都跪得發紫,腳也受了傷,但是每次演出她還是十二分地投入。“因為道德模范本身的事跡感染了我,我覺得演她是我們的演藝生涯中最值得記憶的一段,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劉朝說:“不但是演出,即便是在家排練,我每次都會落淚,因為主人公的事跡深深感動了我,所以我覺得越演越過癮。”
采訪中,無論是在臺前幕后,還是在化妝間,乃至車上,總能看到藝術家們在一起研究業務,交流經驗的場景,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力爭把最完美的節目呈現給觀眾,從而更好地弘揚道德模范的崇高品質,傳遞道德的力量。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