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曲協把歡笑送到天津東疆港區、山西沁縣
6月26日晚,新雨后的天津港東疆港區,皓月當空,海風拂面,雖已是盛夏時節,空氣中倒多了一份涼意。而在距東疆港區郵輪母港不足10公里的偌大露天廣場上,寒冷的海風吹不散現場觀眾的熱情,手揮五星紅旗、熒光棒,甚至寫有演員名字的紙板,演出尚未開始,身著各色工裝的東疆港區的工人師傅們早已在此聚集。“我家在河南,到這兒工作快兩年了。往常的晚上,這里大都是機器轟鳴和工人們忙碌的身影,今天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歡樂。”“80后”農民工李秦這樣描述。
“今天是天津港東疆港區開發建設十周年的生日,很多人都把東疆港的建設形容為新時代的‘精衛填海’,我看一點兒都不為過。”晚會現場,著名相聲演員、主持人牛群說,人們曾經計算過,如果把東疆港吹填造陸的泥方筑成1米高、1米寬的堤壩,總長度達30萬公里,能夠環繞地球將近8圈。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港區上下辛勤勞作的工人師傅們。當晚,王佩元、劉俊杰、王宏、王斌表演的群口相聲《頌勞模》,詼諧幽默的表演,細說著天津港各行各業工人師傅們的動人故事,如知識型產業工人代表、藍領專家孔祥瑞,港口建設專家李偉,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張麗麗等一批先進典型人物,藝術家們以說學逗唱的曲藝形式,表達了“工人師傅們,你們辛苦了!”的溫馨問候。
演出當晚,師勝杰、石富寬的精彩相聲表演,戴玉強、黃華麗、程志、韓延文、毋攀等帶來的《今夜無人入睡》《我的太陽》《長江之歌》《瑪依拉變奏曲》《那就是我》《舉杯吧朋友》等經典獨唱,天津歌舞劇院表演的時尚新民樂《彩虹》,天津雜技團的雜技《跨越》《渤海明珠》,佟家琪的詩朗誦,以及天津書協的書法家們用十種字體、賦詩十首,揮毫潑墨贊頌東疆港十年巨變的書法作品,不同藝術形式帶來的歡歌笑語,讓東疆港區的工人師傅們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近幾年來,中國文聯和中國曲協積極開展的‘送歡笑到基層’演出活動,是中國文聯和中國曲協的品牌活動,已經成為中宣部四大惠民工程之一。‘送歡笑到基層’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廣大藝術家的積極響應和熱情參與,受到全國各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和廣泛好評,成為文藝界貫徹落實黨的重大舉措和重要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滿足基層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平臺和有效舉措。”晚會現場,深切感受到輪番上演的精彩節目讓觀眾們的熱情不減,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夏潮說,在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舉辦的此次“送歡笑到基層”慰問演出活動,是文藝界努力營造喜慶氛圍的具體行動,是中國文聯“喜迎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系列活動”和中國曲協“喜迎十八大曲藝走基層”活動的重要內容。
海浪卷起滾滾波濤,五彩焰火點燃騰飛的激情。揚帆起航的萬噸巨輪、層層疊疊的集裝箱、浩瀚無邊的碼頭、高聳入云的塔吊……LED大屏幕上,一個個影像片段記錄著天津港東疆港區十年來的滄桑巨變,伴著戴玉強唱起的歌曲《天津港》,晚會進入尾聲,臺下的觀眾,來自各行各業的工人師傅們,隨著歌聲一起吟唱,讓獨唱變成了大合唱。“有人說,發展經濟是掙錢的,發展文化是花錢的。看到今晚觀眾如火般的熱情,我深深感受到了當地人民對于文化的那種渴求,藝術工作者走到基層百姓中間,對于我們也是一次難得的蓄力充電、汲取創作營養的回饋和反哺。”演出結束后,戴玉強深情地說。
刁惠香、陳浙閩、孫福海、于汝民等中國曲協、天津市有關部門領導也一同觀看了晚會。(記者 王新榮)
又訊 “今天晚上的沁縣就像是過大年一樣熱鬧,你看,這都晚上11點了,大家還在一起歡歌笑語,要在平時我們這個點都睡覺了,今天的演出看得實在太開心了,估計回去一時半會都睡不著。”看完6月26日晚中國曲協“送歡笑到基層”走進山西省首個中國曲藝之鄉——沁縣的慰問演出后,觀眾裴燕這樣感嘆。
在宋德全和羅小妹亦莊亦諧的主持下,相聲、評書、二人轉、梅花大鼓、京韻大鼓、京東大鼓、三弦書多種曲藝形式輪番亮相,籍薇、李金斗、李建華、李偉建、武賓、張露曦、朱韶宇、李文剛等眾多曲藝名家的表演或幽默詼諧、或含蓄深沉,讓沁縣觀眾度過了一個歡樂的夜晚。
剛剛參加完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基層巡演的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協主席劉蘭芳顧不得休息,直接從新疆長途奔波來到沁縣參加演出。她表演的雖是一段傳統評書《康熙買馬》,但包袱笑料頻現,盡展她所倡導的老書新說、舊書新評的理念。劉蘭芳表示,來到基層慰問演出既是文藝工作者落實國家文藝惠民政策,也是一次很好的“走轉改”的機會,藝術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層,從生活中汲取營養才能創作和表演好作品。每到一處,都被當地觀眾的真誠所打動,這也激勵著我今后要更加努力地說好書說新書,為觀眾服務,感恩社會,回報社會,因為文藝工作者所有的名聲都是觀眾和社會所給予的。
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種玉杰已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參加“送歡笑到基層”的演出了,他說,看到又一個中國曲藝之鄉的誕生,作為一名曲藝人感到十分的開心。參加“送歡笑到基層”慰問演出活動就跟自己的事情一樣,能夠以自己的點滴藝術能力來為這個活動作些貢獻,也是作為一名曲藝工作者的責任。二人轉演員柴寶玉也是中國曲協“送歡笑到基層”慰問演出的常客,他表示,能為山西省第一個中國曲藝之鄉沁縣授牌助興,為當地的觀眾帶來歡樂,感到非常榮幸。更重要的是,對一個青年演員來說,與眾多業界名家們在一起演出,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平常學習不到的東西,受益匪淺。從一名運動員到一名警察,再到成為一名歌手,韓曦雖說是第二次參加中國曲協“送歡笑到基層”慰問演出,但她對這種演出感受很深。“老百姓看我的表演感到歡樂,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演員需要多在舞臺上不斷積累,尤其是與基層群眾在一起。”
中國曲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曲華江表示,作為中國曲協精心組織實施的一項公益性文化惠民品牌活動,“送歡笑到基層”活動自2005年啟動以來,已走過25個省區市68個地方,組織了119場演出,為數百萬基層群眾送去了歡樂和溫暖,以實際行動兌現了每月組織一次義務演出的承諾。
演出前,劉蘭芳代表中國曲協向沁縣授予中國曲藝之鄉牌匾。出席活動的有關方面領導還為沁州書會曲藝邀請賽和第四屆龍舟邀請賽的獲獎者頒獎。(記者 董大汗)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