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遢大王”重出江湖:中國經典動畫如何復興?
新華網上海8月23日電(許曉青、袁鳴徽)今年夏季,又一部國產經典動畫《邋遢大王奇遇記》重返大銀幕,令眾多鐵桿“粉絲”欣喜不已。當今天的孩子們正熱衷于“喜羊羊”時,很少有人知道這部動畫片的主人公“邋遢大王”已經27歲了。
上世紀80年代,面對動畫片的日美風潮,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前輩藝術家錢運達、閻善春、凌紓等領命創作,歷時兩年制作完成了我國首部國產電視系列動畫《邋遢大王奇遇記》。在這部動畫以全新面貌再次與觀眾見面之際,老一輩藝術家也為我們揭開了那段中國動畫鮮為人知的往事,給觀眾以新的啟迪。
《花仙子》倒逼“邋遢大王”誕生
“那個時候,一到六一兒童節,報紙上總要批評說‘現在電視熒屏上總是日本動畫《花仙子》’,沒有一部像樣的國產動畫?!薄洞篝[天宮》原畫、上海美影廠原廠長嚴定憲回憶起“邋遢大王”誕生的前前后后。
“當時很多家庭已經開始有能力購買9寸的黑白電視機了,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這一代小朋友,最大的娛樂消遣就是看電視。沒有一部好的國產電視系列動畫,大家都很著急。”“邋遢大王”編劇凌紓對記者說。
時任上海美影廠廠長的嚴定憲很快拍板,他向上級部門匯報,建議削減一些動畫藝術短片的產量,盡快推出電視系列動畫,滿足觀眾需求。于是,當時正在創作一個有關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動畫電影長片的錢運達、閻善春、凌紓等停下腳步,組成了“邋遢大王”的創作班底。
“邋遢大王”的誕生過程充滿了童趣和想像力。編劇凌紓有一次到內蒙古草原搜集素材,發現當地正在鬧鼠害?!爱敃r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寫一部動畫片,從兒童的視角去看待老鼠,看待破壞環境的后果?!鼻∏?,凌紓的女兒和鄰居小朋友都愛玩沙子,家長都說他們是“邋遢大王”,凌紓迅速捕捉到這一細節,由此“邋遢大王”誕生了。
“邋遢大王”為何沒成為“中國版柯南”?
令凌紓頗為自豪的是,“邋遢大王”童話故事所描述的重要細節——男主人公誤服“縮小藥”,比日本漫畫家青山剛昌筆下的“名偵探柯南”早了近10年。不過凌紓同時也有點遺憾,只有13集的“邋遢大王”最終沒有成為“中國版柯南”。
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動漫產業鏈已逐步成熟,而中國幾乎仍停留在藝術動畫的傳統模式中?!睹麄商娇履稀罚保梗梗茨觊_始在日本漫畫雜志上連載,1996年推出電視動畫,1997年誕生影院版,至今依然新作不斷,賺取全球版權收入。
但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動畫界顯然對這樣的產業鏈非常陌生。閻善春回憶:“當時的動畫制作模式還是相對封閉的,我們的眼界也不夠開闊,頂多看看已經進口的片子,還沒有摸到美日等國動畫工業化的竅門?!睋惱辖榻B,《邋遢大王奇遇記》完全是“拷貝”我國傳統影院藝術動畫長片的創作模式,所以130分鐘的畫面精細程度極高,幾乎每一格的人物表情和對白都用手工繪制的方法進行微調與核對,比起《花仙子》等日本動畫來說,加工時間長、生產效率低。
老藝術家們解釋說,另外,“邋遢大王”與美日等國的系列動畫最大的區別,還在于中國故事強調本身情節的跌宕起伏,這部一氣呵成的童話被切割成了13集,而柯南等動畫故事的情節則往往是一集一個故事或幾集一個故事,前后關聯度不大。這也是“邋遢大王”后來沒有演變成“中國版柯南”的原因之一。
“這樣的創作有弊也有利,當年我們把對動畫藝術片的追求都傾注在‘邋遢大王’身上,以至于今天修復版的影院動畫里,還能看到當時細膩的填色和流暢的動作,這是中國特色的烙印。”閻善春說。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