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收視率造假引爭議已成行業“潛規則”
時間:2012年08月25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張薇
焦海洋作/光明圖片
近日,關于收視率的討論在業內再掀波瀾。電視劇版權公司負責人王建鋒在微博上爆料稱,電視收視率可以明碼標價進行買賣,某公司聲稱只要支付一年5000萬的推廣費用,便可使其正在衛視播出的電視劇收視率達到全國收視前十。一時間,收視率造假的電視行業“潛規則”引發輿論嘩然。
收視率造假愈演愈烈
業界對電視收視率真實性的質疑其實從未停止。2005年,在名為《抵制庸俗化》的電視研討會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時統宇提出“收視率是萬惡之源”的觀點,經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引用和傳播,成為有關收視率的名句被頻繁提及。2010年,《人民日報》推出“收視率造假,樣本戶污染”系列報道,對個別衛視“污染”樣本戶的收視率造假行為進行跟蹤調查,揭露行業黑幕。
從污染樣本到公然買賣,電視收視率造假在業界人士看來早已見怪不怪,隱秘的商業產業鏈條發展出更為廉價和難以查證的造假方式。
目前,我國采用的收視率數據采集方法有兩種,一是日記法,通過家庭成員填寫日記卡來收集收視信息;二是人員測量儀法,測量儀會把收看電視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鐘為時間段儲存下來,通過電話線傳送到總部的中心計算機。
兩種方法都以選取的樣本戶數據為準,目前國內收視率統計知名機構央視索福瑞覆蓋了6萬余戶樣本家庭及超過19.8萬樣本人口,意味著每1個樣本戶代表著超2萬個收視家庭。因此,在一些城市,只要“污染”幾個樣本戶,收視率就能得到極為“可觀”的提高。這就使得人為操縱樣本戶,“改寫”收視率數據的現象時有發生。除一些推廣公司定期贈送禮物或給予一定金額,賄賂樣本戶長期鎖定某頻道的方式外,還存在通過干擾服務器控制數據等黑客技術手段。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