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德藝雙馨傳遞正能量
在近日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團赴革命老區河南濮陽采風慰問演出活動中,發生在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身上的感人事跡深深地觸動著筆者。出發之前,姜昆的母親剛剛去世,雖然深陷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之中,但他依舊如期踏上前往慰問演出的路。而當筆者得知這個消息向他表示問候并想進行采訪時,他卻表示這只是一個藝術工作者應該做的。話語如此平實,但卻強烈撞擊著筆者的心,這一刻,他讓筆者對什么才是真正的“德藝雙馨”,“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文藝界核心價值觀的真正內涵,有了更加具體而又深刻的認知。
站在臺下看著姜昆與搭檔配合默契的演出,筆者不禁在想:此刻有誰知道他的內心正經受著失去至親的煎熬?究竟是什么給了他支撐的力量和勇氣?“我是人民的兒子,我答應去老區,就一定要把最精彩的演出奉獻給老區人民。”他用真摯而又樸素的語言做了回答。
時刻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放在首位,把為人民群眾獻上更多的優秀文藝作品作為畢生追求,相信這是包括姜昆在內的很多藝術家的共同心聲。也正是基于此,姜昆不惜犧牲小我,忍著失親之痛為老百姓送去歡笑。還有著名表演藝術家李雪健,為了能夠為觀眾塑造真實可信的焦裕祿、楊善洲等人物形象,他還帶著病痛去深入生活,體驗了解人物原型;歌唱家殷秀梅的父親病重住院,但她還是毅然赴基層慰問演出,為喜歡她的老百姓送上歌聲。
其實,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在日前舉辦的江蘇省文聯梅花獎藝術團文化惠民演出活動中,評彈表演藝術家黃霞芬的一曲《蝶戀花·答李淑一》讓觀眾領略了她的風采。但所有觀眾都不知道的是,就在兩天前,黃霞芬的父親去世了。她簡單地處理了父親的喪事,強忍著悲痛,然后投入到演出籌備當中。有人勸她:父親去世,這么大的事情,再重要的演出也得放一放啊。但她卻說,這次演出是定好的,而且她又是演出的組織者,如果她不參加,演出就會受影響,損失最大的還是觀眾,她不能做對不起觀眾的事情……這些藝術家為人民奉獻著豐盛的精神文化食糧,用他們的作品張揚著高尚與敬業,用自己的行動感動和感染著其他的藝術工作者和眾多的觀眾。“德藝雙馨”的稱號,他們當之無愧。
有人說,如今的娛樂圈正在被妖魔化,炒緋聞、拼性感、爆猛料,一些人為了出名、上位不擇手段,不惜以丑為美,就算沒新聞也要炮制假新聞,為的就是制造噱頭、博取眼球。不可否認,這種現象的確存在,然而在我們身邊,追求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們更多,他們的力量也更為強大,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德藝雙馨”的內涵,最大范圍地傳遞著正能量。筆者相信,在這些優秀藝術家的感召下,會有更多的年輕文藝工作者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藝術工作者身上的責任和使命。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