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河南
昨天
古稱“中州”,九州之中,中國之名得于此。
“龍的傳人”、“炎黃子孫”,中國人的指稱源于此。
“盤古開天”、“女媧造人”、“神農嘗百草”,中國人童年的許多傳說始于此。
我們的母親河流經于此。
……
這里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到金代,3000多年間,先后20多個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于此。
中國有八大古都,這里獨占其四。
中國有據可考的4820個姓氏,1834個起源這里;中國300個大姓,171個根在這里。
中國最早的文字體系在這里發現。
中國最早的古代城市在這里出土。
……
這里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制高點。
羑里城里,文王拘而演《周易》;函谷關前,老聃著述《道德經》;周游列國,仲尼勸學施仁創儒學;白馬寺中,天竺僧譯介首部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圣賢在此薈萃。
老莊哲學、漢代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佛教文化、易學文化……思想在此交融。
……
這里是民族元典思想的發源地。
今天
館藏文物和地下文物數量雙居全國首位,地上文物居全國第二位,可移動館藏文物180余萬件,居全國之首,不可移動文物65519處,其中有3處世界文化遺產,189處(198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17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鎮、村)。
……
這里是文化朝圣的首選地。
古時大禹治水三顧家門而不入,現代焦裕祿獻身蘭考治流沙;舊有愚公移山子子孫孫鍥而不舍,今現修建紅旗渠10萬林州人百折不撓。
……
這里是民族精神的彰顯處。
中國清明文化節,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淮陽祭拜伏羲大典,洛陽牡丹花會,開封菊花會,世界傳統武術大會,焦作國際太極拳年會,華商文化節,中國許昌三國文化周,中國禹州鈞瓷文化節,信陽茶葉節……
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河南基地)及影視文化產業創意園區、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鄭州嵩山文化產業園區、鎮平縣石佛寺鎮玉文化產業園區、龍門文化旅游園區、社旗縣賒店商埠文化產業園區、禹州市神垕鈞瓷文化產業園區……
中國牡丹畫第一村、中國畫虎第一村、中國魔術之鄉……
……
這里是文化新興業態的集聚區。
嗩吶、豫劇、越調、曲劇、河南墜子、河洛大鼓、少林功夫、太極拳、朱仙鎮木板年畫、泥塑、汴繡……民間文藝、非物質文化遺產數不勝數。
豫劇《程嬰救孤》《香魂女》《常香玉》《蘇武牧羊》《蘭考往事——焦裕祿》,舞劇《風中少林》《水月洛神》《風情·河之南》,話劇《紅旗渠》,大型實景演出《大宋·東京夢華》《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河南電視臺《梨園春》欄目……文藝精品美不勝收。
……
這里是文藝生產的豐收地。
打造華夏歷史文明保護示范基地、打造優秀文化遺產傳承展示基地、打造中華文化遺產研究教育基地、打造根親文化圣地、打造中原文化品牌、推動中原文化“走出去”、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打造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打造現代文化創新發展新高地、推動文化科技經濟融合發展、打造宏大文化人才隊伍、推動文化改革發展。
這里正在全力描繪文化發展新藍圖。
……
昨天,這里是文明的源頭,文化的原點,精神的原鄉。
今天,這里依然是文明的腹地,文化的福地,精神的富地。
縱橫千年,古與今在這里交匯;經緯萬端,歷史與現實在這里并置。星羅棋布的文化紐結,繪成的是一塊厚重的文化版圖。
像無數個慕名而來的虔誠的文化丈量者一樣,在這里,記者開始了一次文化行走。
然而,正如“伸手摸秦磚,抬腳踢漢瓦”的中原厚土上,我們很難歷數每一處文化的歷史精粹一樣,在河南當下轟轟烈烈的現代文化建設大潮中,每一處解讀都可能掛一漏萬。但是,偶有的幾個鏡像,零星的幾處走讀,一種文化建設的肌理,文化發展的脈動,也許已然漸次浮現——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