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落實藝術普及教育五年紀實
藝術改變生活:一座劇院的輝煌側(cè)影
——國家大劇院落實藝術普及教育五年紀實
當余暉斜照在北京長安街上,國家大劇院北門外的廣場開始人頭攢動??囱莩龅娜藗冴懤m(xù)來到,如晝?nèi)A燈映著盈盈水波,一個藝術之夜便融入到了車水馬龍的繁忙城市中。
早在運營之初,國家大劇院就確立了這樣的核心價值理念:藝術改變生活。從2007年12月開始運營至今5年來,正是秉持著這樣的理念和堅持“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國家大劇院通過一系列的舉措落實藝術普及教育,讓高雅藝術變得觸手可及。這些舉措和成就,從系統(tǒng)、連續(xù)的藝術普及教育框架,到“演教并行,賞析并重”的藝術普及教育模式,從與重大活動配套的公共空間普及到劇院外的互動,如今已顯示出讓人驚嘆的成效。
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12年9月,國家大劇院共舉辦公益性演出2498場,開展藝術普及教育活動2173場,走進大劇院接受藝術普及教育、感受藝術熏陶的觀眾多達228.7萬人次。此外,走出劇院的各類聯(lián)辦藝術普及教育活動也吸引了5萬家庭、15萬市民參與,經(jīng)常性參觀及網(wǎng)絡藝術行等活動更惠及了100多萬群眾。
這是一個輝煌的成就。對國家大劇院來說,5年商演3541場、售票393萬張也許很亮眼,5年自制劇目28部、13.6萬人次中外藝術家登上大劇院的舞臺更讓世界驚嘆,但作為中國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其惠及民眾所體現(xiàn)出來的“人民性”卻讓人有一種貼心的溫暖。就像一個輝煌的側(cè)影,常常被人忽視,卻直達人心。
系統(tǒng)連續(xù)的藝術滋養(yǎng)
1800多個日夜,對每一個開展藝術普及活動的日子,國家大劇院副院長鄧一江都喜歡稱之為“國家大劇院與所有觀眾的美麗約定”。對曾在藝術院校任職的他來說,如今在國家大劇院主管藝術普及教育工作顯然有著更特別的意義。
“我們講藝術普及教育,一方面要降低門檻,讓更多的人能夠接觸高雅藝術;另一方面,我們也絕不降低質(zhì)量,要努力推出藝術性、觀賞性兼具的藝術精品,提高廣大受眾的欣賞水平。我們的藝術普及教育不是一時之舉,而是一種長期的、持續(xù)的戰(zhàn)略舉措,目的就是要讓國家大劇院更好地服務人民、為提高民族素質(zhì)體現(xiàn)出應有的功能?!编囈唤榻B,5年來,包括祖賓·梅塔、多赫納伊、嚴良堃、郎朗、袁泉這樣的藝術家、演員,以及郝維亞、卓爾·斯米爾諾夫、陳立等知名專家、學者、樂評人都曾到大劇院普及藝術。
據(jù)透露,目前國家大劇院已形成以品牌項目為主體的藝術普及教育框架,包括“周末音樂會”、“經(jīng)典藝術講堂”、“走進唱片里的世界”、“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臺藝術精品展演周”、“北京青少年藝術周”等。這些活動,與一些藝術普及教育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它們的系統(tǒng)、連續(xù),比如“春華秋實”集中展示藝術院校陣容、“經(jīng)典藝術講堂”選擇大家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集中講解、“周末音樂會”貫穿全年,等等。
2008年,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設想能否依托國家大劇院這個平臺,聯(lián)手眾多音樂院團,推廣普及和提高國內(nèi)交響樂水平,隨后便有了持續(xù)至今的“周末音樂會”。這一檔被確定以演出為主、知識介紹為輔的藝術普及教育活動,每周日均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準時上演,如今已成為一個穩(wěn)定的音樂普及推廣品牌,內(nèi)容也從最初的交響樂發(fā)展到如今涵蓋交響樂、民樂、歌劇、芭蕾舞音樂、管樂、合唱、室內(nèi)樂、打擊樂、影視音樂。2012年,除了全年50場音樂會分為“經(jīng)典交響音樂賞析”、“精彩歌劇藝術賞析”、“中外合唱作品賞析”、“傳統(tǒng)民族音樂賞析”4項內(nèi)容外,活動還引入了更多的獨奏。
同樣創(chuàng)始于2008年的“春華秋實”,則把演出、教學和普及“三位對接”,架起了藝術教育與舞臺實踐的聯(lián)動之橋。據(jù)鄧一江介紹,具體措施就是由院校負責提供演出,國家大劇院則從時間安排、宣傳包裝、票務營銷、教育普及、后勤服務上開展立體化營銷推廣。在此期間,還舉辦了相關藝術門類的講座或示范講解。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