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題材創作更需厚植傳統根脈
核心閱讀
●對現實題材作品,審美者的苛刻,不是因為生性挑剔,而是因為對“公然造假”的不能忍受。
●面對豐富多變的生活,創作者心態平和十分重要,越熱鬧的東西,越容易轉瞬即逝。
現實題材創作,始終是時代呼喚與期待的一種重要形式。然而,為什么總是呼喚,而又總是不足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家與藝術家囿于創造勞動的短期效應,當是重要原因??涩F實又確實需要反映自己前進步履的藝術形象,因為藝術形象能高度概括時代風貌,深切反映時代本質,從而讓人如照鏡一般,看到更真實更生動更立體的現場。
接通歷史血脈
保持現實的生動與深刻
現實是歷史與傳統的延伸,現實題材創作只有植根于深厚的歷史傳統中,才可能抓住一種叫生命力的東西。
現實永遠是歷史演進的一個階段,任何企圖割裂現實與歷史的血肉聯系,自以為是地單列出現實的樣態,并一味自戀或放大的做法,都是滑稽可笑的。現實題材創作一如歷史的人體,無論哪一部分暴露在當下,其內在血脈都是水乳交融的,當下的意義,是要靠歷史的整體來實現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現實題材創作,也是歷史創作,一旦截然分割開來,創造出來的很可能就是怪胎。
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其核心是指它的內在肌理的渾然不可分,現實題材創作,是歷史河流在今天的自然流淌,我們所要強調的是歷史在這個環節上的獨特風采,而不是這個環節的脫鉤獨舞。歷史積累了人類的普遍經驗,形成了在反復顛覆中才逐步認識到的、一旦顛覆就可能越軌的諸多價值譜系?,F實的任何環節,都是對歷史鏈條既無奈而又不得不為之的無縫焊接。人類的謙卑與敬畏,都是歷史教訓出來的,而不是與生俱來的?,F實題材創作在謙卑和敬畏中得到真正的收獲,否則,再艱辛的勞動可能都是徒勞的。
現實題材創作,一是容易淪落為五花八門的新觀念的圖解,二是墮落為時尚生活、欲望訴求的應聲蟲,三是成為大小權勢的唇膏、粉餅,有時看似熱鬧非凡,實是寂寞就在花紅處?,F實題材創作,只有深深植根于歷史的厚土中,才可能生長出枝繁葉茂的大樹。沒有根脈的現實,是空中樓閣。從這個意義上講,現實題材創作除了汲取現實生活的養料外,更需要從歷史傳統中尋找靠得住的思想和精神資源。越是要表現當下生活的復雜性,越是要追索這種復雜性與人類生活持續演進的那些不變的規律。從而在審美判斷與價值判斷的緊要處,與歷史血脈接通,以保證這種現實生活認識價值的可持續性。有時可能會讓人覺得不時髦甚至不現代,但恰恰是這種表層距離的理性拉開,讓作品攫住了某種歷久彌新的東西,讓受眾體味到了現實的生動與深刻,使現實題材創作有了長期保鮮的可能。所有企圖割裂歷史文脈的創新,都將是曇花一現的。
構筑現實精神大廈
以平常心走近生活本質
現實題材創作,由于受眾對現場的熟悉,而使摹寫與創造有了難度,審美者的苛刻,不是因為生性挑剔,而是因為對“公然造假”的不能忍受。為什么有些真人真事的描狀,在沒有一件事情是造假的“照單全收”中,仍然墮入了整體不真實的“假大空”中,就是因為在咀嚼生活時,磨平了人性的復雜構件,抽空了歷史的繁復多義,截齊了現實的犬牙交錯,而使立體的真實,變成了扁平的荒謬。因此,現實題材創作,更需要以一種平常心態走進生活,從中選取能夠切入生活本質的素材,進行藝術再創造。
面對豐富多變的生活,創作者的心態平和十分重要,過分依賴熱門題材,往往得不償失。越熱鬧的東西,可能是最易轉瞬即逝的東西,有些新聞題材,當作家拿到手上,與觀眾見面時,已時過境遷。因此,要努力訓練在尋常生活與尋常事件中,構筑現實精神大廈,在一滴水、一粒沙中,折射透視現實景觀的能力。即使是真人真事,也是經過作家省察的、歷史環節上的人和事,而不是因需要截取提純的某種意志與概念。
一切文學藝術的最終指向都是人,無論時代怎么演進,人性的復雜都具有可觸摸的規律。所謂深刻的思想,豐富的內涵,準確的價值與審美判斷,都來自對生活本質的把握與思考,這個把握與思考,靠洞見,靠創新,更靠歷史的經驗積累。在今天這種風生水起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進程中,創作者的平常心就顯得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靜水深流,沉潛,蟄伏,守弱,反芻,靜思,可能是接近生活本質的最好形態。
向真向善向美
持守本民族恒常價值
生活越是繽紛五彩,創作越需要持守恒常價值。在今天這樣色彩斑駁的生活樣態下,文藝創作,截取什么,敘述什么,價值與審美判斷,在同時考量著寫作者的精神高度與審美意趣。文藝創造,其實是人類積累生活經驗、感情形態和思想成果的一種持續勞動,把什么樣的形象提供給當下,并轉化為承上啟下的文脈積淀,是創作者內心需要認真填寫的目標責任書。從這個意義上講,創作就需要持守人類經過幾千年文明探索積累所形成的恒常價值。今天我們所說的國際化寫作視野,同樣是一種對人類精神家園的集體守護,包括中華民族在內的世界所有民族,都為人類探索貢獻了公平、正義、善良、仁愛、和諧、誠信、正直、民主、自由、互助、謙卑、禮讓、憐憫、扶弱以及敬畏自然等等價值譜系與道德范式,這些恒常之道,在今天這種紛繁擾攘的生活中,尤其需要進行深水打撈,并使其在駁雜的色彩中,放射出穩定人類生活秩序和照亮人心的光芒。特別是在現代化和全球化的鼓呼中,保持本民族的文化尊嚴,在持守民族歷史傳統、民族文化根基的基礎上,建立起比堅船利炮更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價值信仰,才能撐起真正自信的旗幟,并最終在國際化中找見自己的身影。否則,只能被國際化,被全球化,被現代化。因此,現實題材創作,更應始終保持深水打撈本民族恒常價值的定力、耐心、勇氣和力度,才能在五彩繽紛的迷茫生活中,找到自己生長與出頭的天空。否則,只能制造過眼煙云,給本來就浮躁狂悖的現實,制造更多無序、無聊、無厘頭甚至全然自毀的響動而已。
現實題材創作,要想保持對當下發言的深度、廣度和力度,不被利益綁架,不被商業化、娛樂化、邊緣化,就需要清醒認識自身的生態,尤其要有歷史意識的自覺,戒除狂悖之心,守望好自己所處的歷史環節,既要有對本民族傳統的深刻理解,也要有對人類文明維度的省察?,F實題材創作永遠是文藝家賴以生存的重要方式,時代呼喚現實題材創作,與文藝家本質的責任與使命相契合。深入社會腠理,以平常心去深入發掘生活的本質,讓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在一脈相承的文明演進中,折射和創造出獨特的時代精神與思想光芒,從而完成歷史在這個時間段的傳承與積累,當是文藝家不懈的追求。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