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人才 文藝家工作室成文聯工作新抓手
湖北省:發揮文藝領軍人物示范作用
在4月16日召開的湖北省文聯第九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由湖北省文聯推動的第二批湖北省文藝家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
這次成立工作室的文藝家包括京劇表演藝術家朱世慧,作曲家王原平、方石,評書藝術家何祚歡,攝影家楊發維,舞蹈家梅昌勝,書法家徐本一、金伯興,電視藝術家曹小強、張以慶,文藝理論家於可訓,雜技家梅月洲。這些文藝家都是湖北省各文藝門類的領軍人物。和去年年初第一批掛牌成立的周韶華、唐小禾、熊召政藝術工作室一起,湖北省已經有文藝家工作室15個。
成立文藝家工作室是湖北省文聯確立的一項長期工作制度,目的是為湖北省知名文藝家創作采風、課題研究、精品創作、文藝交流、傳藝授徒等活動提供服務。工作室將充分發揮文藝領軍人物的示范引領作用,積極營造有利于文藝人才成長的環境和氛圍,通過扶持重點文藝工程、重點文藝研究項目,凝聚和吸引更多的優秀文藝人才,推動優秀文藝作品創作。
談到成立文藝家工作室,湖北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永澤歸納為:精心服務、樹立標桿、加強傳承、創作精品、促進發展。他說,在今年初湖北省文藝家座談會上,省領導明確提出,繁榮發展文化關鍵靠名人、靠大師,必須不遺余力地推名人、出大師,實現盛世興文,讓荊楚文化的天空群星燦爛,努力把湖北營造成文學藝術家創造創作的樂土。我們成立文藝家工作室,不是個人心血來潮,而是符合藝術發展需求和文聯工作性質的創新之舉。
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湖北省文聯制定了《關于成立文藝家工作室的實施方案》,分別從指導思想、工作任務、條件標準、申報程序、組織保障5個方面作了規定。每年,省文聯將根據各文藝家工作室的文藝項目、課題研究情況,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使文藝家工作室有年度創作任務,有文藝課題項目,有一定的補貼資金,有政策性扶持措施。(駐湖北記者 耿廣恩)
安順市:幫助藝術家贏得尊重走進市場
貴州安順市西秀區劉官鄉周官村素有“中國儺雕第一村”之稱,其木雕制作歷史已有600多年。去年,安順市文聯將劉官鄉兩位儺雕藝術家列為“藝術名家工作室”,為其授牌推介。這也成為當地文聯工作的一種全新嘗試。
2012年,在兩家“藝術名家工作室”的輻射帶動下,劉官鄉全鄉年儺雕銷售收入達2000余萬元,涌現出一批著名作坊,成功申請了“周官”儺雕文化品牌,申報了儺雕名稱14個專利。而在安順市當年20個“藝術名家工作室”中,有8個藝術名家榮獲省級以上大獎或入選省級以上大展,有3家工作室年平均收入達500萬元以上。這一效應,基本實現了安順市文聯最初授牌推介的意圖。
安順市文聯在全市評選出藝術家掛牌成立工作室后,幫助扶持各工作室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并通過《安順日報》連載推介、《安順文藝》逐期展示名家精品和工作博客、百度貼吧設置宣傳專欄等宣傳平臺和方式,加強對本土藝術家的宣傳推介。這一系列舉措,積極引導藝術家通過品牌介入市場、推進文化產業平臺建設,拉近藝術家與市場的距離,在當地受到了藝術家和業內人士的廣泛歡迎。
劉官鄉周官村一名授牌的民間藝人秦發忠說,這是一塊打開民間藝術市場的敲門磚,提振了藝術家自信、提升了作品價值。安順市文聯主席姚曉英說,要通過文聯的引領和服務,幫助民間藝術和民間藝人敢于走進市場、引領市場。授牌工作是幫助民間藝術家贏得社會的尊重從而推動民間文化產業發展的有力舉措。據悉,今年5月安順市文聯將就其經驗舉辦研討會進行總結交流。 (林媛)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