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兩地情 同筑中國夢——首都藝術家赴內蒙古文化交流慰問側記
“感謝首都藝術家來看望我們,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的文藝節目。”黃花溝嘎查的牧民武永繼激動地說。7月21日,在北京市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陳啟剛的帶領下,首都文藝家來到內蒙古哈察爾右翼中旗黃花溝嘎查看望當地牧民,并送上了慰問金。這也是首都文藝家赴內蒙古文化交流慰問團在蒙走訪牧民的最后一站。
7月14日至21日,首都文藝家赴內蒙古文化交流慰問團一行70余人先后走進赤峰、翁牛特旗、烏蘭察布、涼城等地舉辦了5場“共話京蒙情 同筑中國夢”慰問演出、4場書畫交流筆會,并走訪當地牧民,受到了熱烈歡迎。
“自從發展了旅游,現在吃飯不愁了,但是除了吃飯、騎馬、看風景,這里沒有什么娛樂設施,文化生活比較單調。”黃花溝嘎查村支書朱金奎告訴記者,過去牧民在溝里還沒有搬出來,溫飽都成問題,后來國家給牧民蓋了房子,每年也有財政補貼,現在每家每年的旅游收入能到三四萬。不過現在又有了一件煩心事兒,那就是文化生活太單調。他還向記者吐露心聲,希望這里能建起一家超市。
近年來,北京不斷加大對內蒙古的幫扶援建力度,除了資金、技術幫扶,還派出了一大批援蒙干部。據了解,在赤峰、翁牛特旗、烏蘭察布、涼城縣等地,都有北京援建的項目。黃花溝嘎查牧民搬遷和旅游發展就是幫扶的成果之一。
“以往的幫扶主要是在經濟、社會層面上的,但要實現社會的全面發展,光有資金、技術和人員的交流是不夠的,還應該有文化的交流與互動。”陳啟剛表示,這次首都藝術家來到內蒙古,既是為了京蒙兩地藝術家能夠共同切磋,更是為了整合首都的優勢文藝資源,讓邊疆基層更好地共享我們的文化發展成果。他說:“同時這也是落實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新要求的重要舉措,通過走基層和文藝家之間的交流,培訓文藝人才,不斷提高基層的文藝志愿服務的水平。”
此次首都藝術家赴內蒙古文化交流慰問活動,行程輾轉近3000公里,從社區、街道的演出到與當地書畫家聯袂的交流筆會,直接受惠觀眾近萬人。而在賽沁塔拉嘎查,藝術家們還來到了紅山文化“中華第一龍”發現者、牧民張鳳祥的家里,了解他的生活情況。當年發現的玉龍如今已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得知張鳳祥希望有一天能到北京看看自己發現并上交國家的玉龍時,藝術家們鼓勵他,歡迎他到北京來。
七月的草原繁花遍野,天氣倏忽萬變,溫差極大;一會兒艷陽高照,一會兒烏云鋪蓋,雨點就沙啦啦地下了起來。但包括音樂、曲藝、書畫、舞蹈、雜技、魔術等多個藝術門類的藝術家不顧長途顛簸帶來的疲憊,一到活動地點,就馬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出或筆會交流活動當中。在涼城縣的岱海廣場,車剛停下,隨著一聲“小伙子們先下車嘍”,大巴就搖身一變成了藝術家換裝化妝的“后臺”;演出到中間時雨突然大了起來,但場上的觀眾依然熱情不減,積極地跟藝術家互動。
此次赴蒙演出的節目也豐富多彩,既有舞蹈《踏歌》、雜技《俏花旦——集體空竹》,也有《北京的胡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接風洗塵》等歌曲演唱,還有戲曲、相聲、口技、魔術和樂器演奏等。書畫家們則揮毫潑墨,或寫意山水,或工筆花鳥,讓圍觀者驚嘆不已。北京書協副主席丁嘉耕表示,內蒙古有很深的書畫底蘊,特別是基層的書法水平很高。草原上書法很有大漠風情,大氣豪放,讓自己受益匪淺。而書法家是很講究修身的,所謂讀千卷書行萬里路,這次來交流也是對自己的充實。
內蒙古自治區文聯黨組副書記、主席巴特爾,北京市文聯黨組副書記程惠民等也參加了此次活動。據介紹,2012年6月以來,北京市文聯已先后組織藝術家赴西藏、新疆等地進行了多次演出慰問。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