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留住“讀書的聲音”

      時間:2013年07月30日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趙敏俐 徐健順 朱立俠 海珍 龔昊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吟誦是漢詩文的傳統(tǒng)讀法,自古讀書皆吟誦,以前所謂“讀書聲”,今天稱為“吟誦”。千年以來,吟誦在學堂里和文人之間代代相傳。而近百年來隨著教育方式的改變,吟誦逐漸淡出課堂、淡出國人的記憶,傳承千年以上的“讀書聲”瀕臨失傳。要建設文化強國,弘揚傳統(tǒng)文化,必須從搶救文化的聲音——“讀書聲”開始。 

        編者按 

      圖1 直接采錄吟誦傳人的地區(qū)分布(人數(shù))

      圖2 直接采錄吟誦傳人的年齡分布

        5月28日,本報曾刊發(fā)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華吟誦的搶救、整理與研究”南開大學課題組的階段性成果——《知音如見賞,雅調(diào)為君傳——關于傳統(tǒng)吟誦的調(diào)查與思考》,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該項目的另一個研究團隊——首都師范大學課題組,從2004年起圍繞中華傳統(tǒng)吟誦對全國吟誦傳人進行了搶救性采錄。為了推動傳統(tǒng)吟誦的搶救、整理與研究工作,我們特邀首都師范大學課題組對近年來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形成此報告。我們希望這一組報告,能進一步引發(fā)社會的關注,進而對弘揚包括吟誦在內(nèi)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起到應有的推動作用。

        吟誦曾經(jīng)是私塾、官學里讀書學習的基本方法,是每個中國學生、文人都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吟誦也是我國古代教育最基本的教學方法之一,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其一,吟誦講究字正腔圓,也就是聲母、韻母、聲調(diào)都很清楚,而且一般拖得比較長,所以在兒童啟蒙教學階段,可用來識字正音。其二,吟誦又是一種用聲音表達的理解,或是感性的體悟,吟誦教學法與講解教學相配合,作用巨大。其三,吟誦對于教育的最明顯的功用,是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古人形容儒家的學校,常說“書聲瑯瑯”,即讀書聲美妙動聽,又說“弦歌不絕”,就是學校里隨處都有歌聲,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吟誦方式表達自己的理解。最后,吟誦還是人格和品性培養(yǎng)的重要方法。吟誦的形式圓潤而大方,真誠而高雅,這種外在形式之中,也蘊含著中國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

        從20世紀初開始,私塾教育體系開始瓦解,引進西方教育體系的新式學堂對吟誦持普遍排斥的態(tài)度。民國時期,吟誦主要在極少量私塾里傳承,部分書香家庭以家傳方式傳承,在學堂、大學里的傳承幾乎寥寥無幾。建國后,有極少量家傳和師生私傳。

      圖3 直接采錄吟誦傳人的私塾學習情況(人數(shù))

      圖4 吟誦影音的文體分布情況

        自2004年起,首都師范大學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華吟誦的搶救、整理與研究”課題組開始在全國尋找會吟誦的讀書人,展開對傳統(tǒng)吟誦的搶救性采錄。現(xiàn)將初步成果梳理如下:

        傳承現(xiàn)狀 

        ⒈全國吟誦傳人數(shù)量極少 

        課題組對27個省(市、區(qū))的吟誦狀況進行了抽樣調(diào)查,目前已調(diào)查過全國1/10左右的地區(qū),搜集到已去世吟誦者影音資料的有476人,親自采錄653人,合計共有1129人,另有100多人待采錄。因調(diào)查時一般通過社會團體、教育系統(tǒng)和私人關系同時進行,可找到區(qū)縣級吟誦傳人中的大多數(shù),非全部。據(jù)現(xiàn)有數(shù)據(jù)推算,全國吟誦傳人在5000人到10000人左右。數(shù)量看似不少,但平均到每個區(qū)縣為兩到三個人。因吟誦的讀音依據(jù)方言系統(tǒng),旋律多與地方音樂有關,每個地區(qū)的發(fā)音不同,吟誦方式也不同。同一區(qū)縣內(nèi)的兩三個人幾乎是該地區(qū)傳承千年以上獨特讀書聲的最后傳人。

        現(xiàn)在已出現(xiàn)吟誦傳人完全空白的地區(qū),空白的區(qū)縣至少數(shù)十個,占樣本比例約10%。一些文脈深厚、歷史悠久的大城市,如太原、西安、成都、濟南等,也難找到吟誦傳人。雖然在這些大城市里吟誦傳人還有,但是基本上都是外來人,大城市本身的吟誦調(diào)幾近失傳。

        ⒉吟誦傳人分布不均且普遍后繼乏人 

        目前采錄到的吟誦傳人在全國的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以廣州和湖南最多,華東地區(qū)包括山東、江浙一帶、安徽、江西、上海、福建等地約能占到全國吟誦傳人總數(shù)的四分之一以上。華北、華中和西南地區(qū)次之,廣西省及港臺地區(qū)、西北和東北地區(qū)較少。總體來說,南方多于北方,東部多于西部,農(nóng)村多于城市。前兩點是由于教育發(fā)展程度不均衡所致。而農(nóng)村多于城市則是因為大城市現(xiàn)代化較早、私塾消亡得快,相反在很多小城鎮(zhèn)和農(nóng)村,私塾傳統(tǒng)延續(xù)得長一些。但小城鎮(zhèn)和農(nóng)村的傳人傳誦的質(zhì)量總體略低于大城市的傳人。

        所采錄吟誦傳人的年齡,一般在85歲以上,以85歲-90歲最為集中,年紀最大的超過100歲,80歲以下的吟誦傳人只是少數(shù)(如圖2所示)。而且由于年齡較大,幾乎每天都有人逝去。課題組采錄過的653人中,迄今已經(jīng)有54人去世,其中包括南懷瑾、俞伯蓀、朱繼海、范敬宜、王更生(臺灣)、陳新雄(臺灣)、錢明鏘等著名學者和藝術家。更為遺憾的是,有些先生在采錄前不久突然去世,如季羨林、任繼愈、周汝昌、吳宗濟、胡明揚等,永難彌補。

        采錄過的人中,只有天津的葉嘉瑩、廣州的呂君愾、南京的陳少松、開封的華鋒、大連的張本義、漳州的施榆生等數(shù)人還在向下一代傳授吟誦,但傳承情況并不理想,沒有一位吟誦老先生認為自己有真正意義的傳人。

        ⒊現(xiàn)存多數(shù)吟誦調(diào)和吟誦的方法不完整 

        吟誦是一整套讀詩、書、文的方法和調(diào)子,每個文體都不一樣,學習時間長短至關重要,一般需要在私塾學習五年以上,才能全部學完吟誦方法和吟誦調(diào)。今天在世的吟誦傳人最早在民國私塾(包括蒙館和學館)學習,學習時間一般不長,以數(shù)年為多。通過家傳和師生私傳學習過吟誦的人,一般學習時間也不長,且不系統(tǒng)。所以今天在世的吟誦傳人,普遍存在吟誦調(diào)不完整的問題。最差的情況是,有的老先生只能吟誦七絕,甚至只能是仄起七絕,連平起七絕都不行。能自如地吟誦詩詞文賦各種文體的人,只占采錄者的1/10左右。

        一般說來,年齡越大,讀私塾時間越長,吟誦也越正宗。課題組采錄過的年齡最大的傳人是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先生,現(xiàn)年107歲,會正宗的常州吟誦。100歲以上的15人,其中包括山西著名學者姚奠中先生、四川著名學者杜道生先生、青島著名學者張杰三先生、重慶著名學者龐存周先生等。有幾位百歲老人讀私塾的時間在10年以上。90歲以下的吟誦傳人一般只讀過幾年私塾,甚至有的不到一年。只有個別的人因為機緣而受過系統(tǒng)的傳統(tǒng)教育,如著名雕塑家、書法家錢紹武先生,其父安排他讀了九年私塾。

        在采錄到的作品中,以詩歌類為主,其他文體的吟誦相對較少。很多老先生舊學教育不系統(tǒng),只學過詩詞而沒學習過文賦,蒙學吟誦也較少。

        ⒋吟誦研究逐年減少 

        通過細心鉤沉,課題組發(fā)現(xiàn)現(xiàn)當代有不少關于吟誦的研究資料。

        對吟誦的專門研究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趙元任、唐文治、錢基博、葉圣陶、朱自清、朱光潛、夏丏尊、楊蔭瀏、任半塘、俞平伯等著名現(xiàn)代學者都曾著書撰文研究吟誦、呼吁吟誦。1946年,魏建功先生組織了馮至、黎錦熙、朱自清、朱光潛等北京大學22位著名學者開會研討誦讀方法,會議記錄后以《吟誦與教育》為題發(fā)表。此外還有很多中小學老師在探討吟誦教學法。研究吟誦的文字資料已超過百萬字。

        民國時期的吟誦影音,在文獻記錄上有多種,但現(xiàn)知存世的只有唐文治先生1948年的唱片錄音,共15張膠木唱片,目前傳世有三套。建國以后,文懷沙、葉嘉瑩、南懷瑾、屠岸等不少學者也在繼續(xù)吟誦采錄和吟誦研究,留下了一大批當代吟誦采錄和研究的資料。前輩學者華鐘彥先生、林從龍先生、陳炳錚先生以及中華詩詞學會等團體,都曾著力吟誦調(diào)研采錄,所得資料總和達300人以上。再加上其他一些私人手上的先師先輩吟誦的影音,課題組目前共搜集到476人的早期吟誦影音資料,時間在2000小時以上,其中有很多文化名人、社會名流,如胡適、趙元任、夏承燾、唐圭璋、趙樸初、臧克家、林庚、周谷誠、錢昌照、潘希逸、夏青等。

        由于吟誦的老先生越來越少,近二十年來吟誦研究在走下坡路。文學界、語言學界、音樂界、教育界等對吟誦的研究越來越少,不能繼承已有的研究成果,偶爾新出現(xiàn)的研究常是低水平重復。2009年成立的中華吟誦學會,聚集了國內(nèi)幾乎全部的吟誦學者,人數(shù)不多,年齡較大,分散各地,且吟誦學會因缺乏經(jīng)費,開展吟誦研討的困難比較大。吟誦學會開展過的三次吟誦學術研討會規(guī)模都不大,時間也太短,遠不能滿足吟誦研究的要求。吟誦學術期刊則還沒有出現(xiàn),電子期刊、網(wǎng)絡交流對于老學者而言不太容易。

        面臨的困境 

        吟誦的傳承和推廣意義很大,但是目前推廣面臨諸多困難。

        ⒈吟誦的社會認知度極低 

        要開展吟誦推廣工作需要很多部門、團體和個人的參與,但現(xiàn)在吟誦的社會認知度極低。

        首先,吟誦與大部分國人的知識有沖突,多數(shù)人一直認為漢詩文自古就是朗誦的。課題組曾在很多場吟誦宣講活動前,調(diào)查聽眾對吟誦的了解程度,主要對象是中小學教師和其他市民。數(shù)據(jù)顯示了解漢詩文古代是吟誦的人沒有超過聽眾的5%,有時甚至無一人知道。

        其次,“吟誦”的概念容易被混淆。課題組曾多次提交給地方相關部門或團體報告組織吟誦活動,但多數(shù)被當作“朗誦”處理。有地方無法成立吟誦學會,因為已經(jīng)有了朗誦學會。媒體常把“吟誦活動”和“朗誦活動”混為一談。

        再次,吟誦不受各方重視。文化教育系統(tǒng)幾乎從來不提吟誦,中小學語文課本、中國文學史極少涉及漢詩文的聲音形式,更不用說闡述吟誦;學術界現(xiàn)在少有人研究吟誦,很多古代文化研究學者也不了解吟誦,從沒聽過吟誦。2010年全國政協(xié)提案中有20多位委員聯(lián)合簽名的關于搶救和推廣吟誦的提案反響甚微。

        我們是在不到百年的時間里就把千年以來本民族詩文的聲音遺忘了。究其原因,各種歷史文化潮流當然都有作用,而吟誦本身的特點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吟誦在古代屬于基本常識和基本技能,所以在文獻中直接記載的很少;再次,吟誦屬于口頭文化,在20世紀中國傳統(tǒng)文化普遍受到?jīng)_擊的環(huán)境下,口頭文化自然最容易消失。古人常常只說“讀”這個字,現(xiàn)代人就往往會忽略“讀”的形式包括“唱吟誦讀詠哦嘆念”等多種形式,如朱熹說讀書法:“學者讀書,須要斂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泳,切己體察。”這里“讀”的方式就是“吟”。

        ⒉吟誦教育方式尚不成熟,處于摸索階段 

        近三四年來,普通話吟誦的推廣受到了各地學校師生的熱烈歡迎。目前中華吟誦網(wǎng)免費公開吟誦學習資料和課程,全國已有上萬名教師學習了吟誦,很多學校開展了吟誦教學。目前在網(wǎng)上各種吟誦QQ群上的老師,主要是中小學教師,已超過6000人,實際開展吟誦教學的老師比這個數(shù)字還要多,涉及的學校至少超過1000所。吟誦教學的效果也初步顯現(xiàn),如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記憶效率和背誦量也大大提高,對品性修養(yǎng)也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等等。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批優(yōu)秀教師包括特級教師,在各地傳授吟誦教學經(jīng)驗。《人民教育》《小學語文》《小學語文教師》等刊物也多次刊登了吟誦教學的文章。

        但是,吟誦教學還處在實驗探索階段,成熟的教學模式還不多,很多問題,比如講解到什么程度,字音的吟誦標準、如何處理不同學生的差異,如何看待吟誦表演問題,等等,都還沒有達成共識。吟誦教學的探討和實踐,對于教育改革,尤其是傳統(tǒng)文化教育顯然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但是,目前的探索基本上是民間的、自發(fā)的,基于教師個人的行為。地方教育局、學校組織的吟誦學習和吟誦教學還屬少數(shù)。

        ⒊吟誦推廣缺乏相關政策支持 

        目前教育部還沒有相關文件提到吟誦,使得很多不了解吟誦的地區(qū)仍然很難開展吟誦活動。教師自發(fā)的吟誦教學行為有時會被校方或教育局教研室所打斷,某些部門還不清楚吟誦的價值,對吟誦教學采取漠然置之的態(tài)度,這對吟誦的傳承和吟誦教學的發(fā)展是極大的阻礙。

        自2010年開始,中央文明辦、國家語委和教育部已經(jīng)支持中華吟誦學會和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等開展吟誦工作,國家社科基金2010年設立了“吟誦的搶救整理與研究”的重大項目,國家語委籌備建設的“中華經(jīng)典資源庫”中也準備加入吟誦,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主辦的央視《我們的節(jié)日——中華長歌行》節(jié)目四年以來每期都有吟誦,教育部也召集過關于吟誦教育的會議,但是,復興吟誦畢竟是一個復雜而艱巨的工作,國家相關部門的政策制定需要民間的先行試驗。所以目前吟誦尚未引起各級教育部門的充分注意,在各地學校的吟誦教學實踐也是艱難前行。

        對策與建議 

        鑒于中華吟誦的重大現(xiàn)實意義和實際情況,課題組建議,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強吟誦的傳承與推廣。

        ⒈社會各界動員起來,尋找吟誦傳人、參與采錄工作 

        復興吟誦,采錄是第一步。吟誦的采錄最為關鍵的步驟是找到吟誦傳人,這需要充分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尤其是當?shù)氐纳鐣α浚餐瑢ふ遥餐l(fā)現(xiàn),及時采錄,深入調(diào)研。現(xiàn)有的傳承人尋找相當困難,沒有系統(tǒng)的信息體系,只能像大海撈針一樣尋找。近兩年來,課題組得到很多吟誦傳人的消息,是聽過吟誦宣講或?qū)W習過吟誦的老師們提供的。如果社會各界都行動起來,有望在數(shù)年之內(nèi)把在世的吟誦傳人采錄完成。

        采錄工作本身也可以動員更多人參與。吟誦采錄雖然有其學術規(guī)范,需要學術素養(yǎng),也需要專業(yè)設備和技術,但是,其基本工作相對簡單,就是采訪相關問題和錄音、錄像。采訪的問題和錄像的標準、采錄的流程,在中華吟誦網(wǎng)上都有公示,普通的文化工作者都可以自學。當下最為緊急的就是把吟誦搶錄下來,至于錄像的畫質(zhì)、具體吟誦的探討等標準都可以放寬。課題組呼吁社會各界,只要發(fā)現(xiàn)有讀過私塾舊學或有家傳吟誦的老先生,就趕緊采錄,再聯(lián)系專業(yè)單位進行專業(yè)采錄。采錄的基本要求就是要采訪吟誦的來源、學習吟誦的過程、吟誦的規(guī)律與特點等,采錄各文體至少兩篇作品,吟詠、誦讀各一遍,全程錄音或錄像。

        ⒉學術界應系統(tǒng)組織對中華吟誦的整理和研究、保護和申遺等工作 

        吟誦對于中國的語言學、文學、音樂學、教育學、歷史學、人類學等等,都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對于我們認識我們自己文化的獨特性,形成新的中國道統(tǒng)、學統(tǒng),提升民族自信心,意義重大。學術界應該首先引入介紹吟誦,然后號召學者們、學生們學習吟誦,開展吟誦研究,并組織高質(zhì)量的學術研討活動。學術期刊要充分考慮到像吟誦這樣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殊性,不能以西方學科體系和方法一刀切,關注和支持吟誦研究,發(fā)表和介紹吟誦研究成果。

        對比現(xiàn)在中國的幾項世界級非遺:昆曲、古琴、木卡姆等,吟誦的價值不言而喻。由于申遺規(guī)定復雜,吟誦這樣一個龐大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純粹口頭的典型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很難整體成為國家級非遺。目前只有少數(shù)地區(qū),如常州、武漢等地申請成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個別吟誦是省級或市級遺產(chǎn)。這需要各級文化部門和有識之士進一步加深認識,盡快挖掘當?shù)匾髡b傳人,共同努力。

        ⒊教育工作者應積極進行吟誦重返課堂的實踐行動 

        目前傳統(tǒng)文化教育日益引起大家的關注,教育部也一直在研究制定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政策。傳統(tǒng)文化教育首先就要解決讀書問題,尤其是快樂讀書、高效學習的問題,吟誦在此價值巨大。教育界需要向?qū)W生和各界介紹吟誦、了解吟誦,讓各級教育部門和教育學者、教師,知道有吟誦、知道什么是吟誦。相信會有一大批有教育情懷、有遠見卓識的人站出來,實踐吟誦教學,研究吟誦教學。依靠大家的力量,吟誦才能較快復興,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

        ⒋相關部門加大對吟誦教育的政策支持 

        由于社會普遍對吟誦缺乏了解,吟誦工作的推介和開展急需國家政策層面的頂層設計與支持。

        首先,由于吟誦研究者、吟誦傳人、吟誦教師目前都很缺乏,在推廣之前應開展吟誦教育的試驗,最好以自愿方式進行。先從一個教師、一個班、一個學校做起,摸索試驗經(jīng)驗,包括吟誦教學的經(jīng)驗,也包括和其他課程的關系以及整體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經(jīng)驗,然后互相交流探討,逐步推廣。之后,教育部需對吟誦教學試驗提供政策的支持,允許吟誦教學試驗的開展。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后,制定國家層面的政策。在此期間,教育部可積極組織吟誦教育的研討、吟誦教師的培訓、吟誦教材的開發(fā)等工作,讓吟誦教學的實驗更有序效地進行。

        趙元任先生曾說:“令人遺憾的是,吟誦詩和散文已很快變成一種無望的藝術。”我們不相信失傳是吟誦的命運,是中國文化的命運。只要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對吟誦了解、關注,中國的“讀書聲”就一定能夠傳承和發(fā)展下去!

        (首都師范大學“中華吟誦的搶救、整理與研究”課題組 課題組長:趙敏俐,執(zhí)筆人:徐健順、朱立俠、海珍、龔昊)


      (編輯:高晴)
      高潮潮喷奶水飞溅视频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 | 水蜜桃av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猛 | 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亚洲日韩v无码中文字幕 |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中文视频|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app| 一级片无码中文字幕乱伦 |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免费网站| 天天爽亚洲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本爆乳j罩杯无码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中文字幕组| 中出人妻中文字幕无码|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久久中文骚妇内射|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最近高清中文字幕无吗免费看| 67194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无码|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亚洲AV永久无码区成人网站| 潮喷失禁大喷水无码| 午夜福利av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免费播放|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