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火炬點燃藍色夢
這是一方承載厚重歷史文化的土地,相傳曹操在此寫下千古名篇《觀滄海》。駐守在這里的海軍某試驗區官兵,自覺傳承歷史文脈,創造了富有特色的軍事文化,為官兵的藍色夢想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詩與歌的情懷
1989年,這個試驗區的業余演出隊官兵走進人民大會堂,以愛黨愛國愛軍愛民的情懷舉辦專場文藝演出。時任文化部部長賀敬之高興地為此揮毫:“戰士歌聲,時代強音?!?/p>
“文化是我們獻身事業的強大精神支柱”,試驗區政委潘正平說。在艱苦訓練之余,官兵們自發拿起手中的筆,寫出一首首歌唱祖國,謳歌靶場,激勵斗志的歌詞詩作?!拔覀兪呛\娚耠娫囼灡?,電子武器,試驗鑒定,崗位就是戰位,責任重千斤。前進啊前進,光榮的神電試驗兵……”這首由靶場官兵創作的《神電試驗兵之歌》,在一茬茬官兵中凝聚軍心士氣,成為靶場戰歌的代表作。從團歌、營歌、連歌,到一首首反映靶場官兵礪劍海天的戰歌,這里唱響的一百多首軍歌,均出自靶場官兵之手,構成靶場先進軍事文化的獨特韻味。
“浩蕩渤海,旌旗獵獵,勁旅軍魂心向黨;巍巍燕山,礪刃霍霍,電磁擎劍指大洋?!痹谠囼瀰^,像這樣飽含報國強軍熱情的詩詞歌賦,充滿基層一張張戰報、一本本文集,成為戰士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磚與瓦的力量
這個試驗區駐地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從“天下第一關”,到韓文公祠到李大釗故居,一處處歷史人文古跡,為官兵提升文化素養提供了沃土。
“我們把發展新時代先進軍事文化,與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結合起來,讓官兵在知史明責中洗煉時代情操,激發報國情懷”,試驗區司令員李朝嶺說。每年新戰士入營、老兵退伍,以及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和重大紀念日,試驗區都要組織官兵登臨古跡遺址,讀史抒懷,以史勵志。他們在秦始皇行宮遺址——碣石宮舉辦“沙灘賽詩會”,讓官兵觸摸一方方“秦磚漢瓦”,吟唱千古名篇《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睆闹畜w味奮進的力量。他們更喜歡朗誦一代偉人毛澤東寫下的著名詩詞《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以此感受戰士的責任。
在歷史、文化熏陶中,試驗區官兵自覺把報國信念融入行動。被譽為“冰海先鋒”的某艦船中隊冰調官兵,從70年代起執行海上冰情調查任務近80次;他們戰冰海、斗惡浪,成功救援被冰海圍困的多艘商船。
書與畫的擔當
“電磁利劍傲蒼穹,無形戰場展雄風?!痹谠囼瀰^某仿真中心營區內,這幅巨型標語和30多幅海軍主戰艦艇、潛艇圖片,令人諦聽靶場官兵壯懷激烈的心聲。
由于使命任務特殊,試驗區所屬部隊大都駐守在遠離城市的偏遠地區,但那里絕不是文化荒漠。官兵把營區內一塊塊鵝卵石收集在一起,建起“卵石文化園”,以不同的書法,在上面刻下13種中華民族愛國報國精神。試驗區某站多年堅持漫畫、剪貼畫創作,一部部畫集就像一束束精神火炬,激勵官兵精武海疆。為增強官兵熱愛靶場、建設靶場、獻身靶場的情感,試驗區還發動大家總結飽含戰斗氣息的站點口號、制作忠實記錄試驗區靶場成長壯大的專題紀錄片、設計創作反映靶場傳統和特點的標志圖案。
“萬里長空礪神劍,將士無言寫忠誠?!痹谠囼瀰^特色軍事文化熏陶下,廣大官兵以“盤馬彎弓射天狼”的戰斗豪情,開展“練絕活、出精品”崗位練兵活動,圓滿完成全軍性重大演習演練任務10余次,承擔海軍重大武器裝備試驗鑒定任務400余項,有160余項科研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獎,40多人次被全軍、海軍表彰為“優秀指揮軍官”和“優秀共產黨員”,涌現出張殿宗、李秀良、董印權等一批“海軍學習成才標兵”。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