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游 講文明” 小朋友的“朋朋哥哥”
中國國家博物館義務講解員朋朋,真名叫張鵬,小朋友都親切地叫他“朋朋哥哥”。11年,500多個周末,他堅持給小朋友們作了2000多場義務講解,從未爽約。放假去博物館聽朋朋講解,成為很多孩子的假期計劃。按照家長們的說法,“聽上一耳朵就不愿挪開”。
朋朋給小朋友們講解是約法三章的。進入博物館前,他會跟小朋友們講,博物館中收集著人類的記憶和民族的靈魂,是我們去了解和認識一座城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好的窗口,是很神圣的地方。他會告訴小朋友不要趴到玻璃上看文物,因為那樣會留下你的指紋,別人再看就不清楚了。
朋朋還設計了一套口號和指令,在戶外的參觀地點,比如故宮殿外,小朋友們嘰嘰喳喳鬧個不停,朋朋就會喊“一二三!”孩子們馬上齊聲答道“靜悄悄”,然后真的就靜悄悄了。如果是在室內,不用喊口號,朋朋手一抬再向下壓,孩子們看到也會安靜下來。
今年,朋朋與中青旅攜手,聯合四月公益博物館志愿者協會,以“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古印度”等七大古文明為對象,開展為期24周的《世界文明公開課》旅行公益講座,告訴大家,古埃及人是怎么生活的,他們為什么常有牙疼的毛病?古羅馬人洗澡有幾個步驟?古代奧運會的起源和哪個神話故事有關?
朋朋希望通過世界文明公開課,讓孩子和家長們看到世界眾多文明與中華文明一樣悠久燦爛,培養小朋友們在面對這些人類記憶時的尊崇感,形成保護人類文物、尊重異國文化的意識,讓旅行文明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短評
朋朋身上融合著80后的責任感和創新精神。11年,500多個周末,2000多場義務講解,直接影響20多萬個家庭……朋朋將文明與旅游有機結合,在講解中滲透著文明旅游的理念,把世界文明的多元和差異、豐富和有趣,以最生動的形式傳播給兒童。朋朋以一個普普通通博物館義務講解員的身份,默默地傳遞著文明的魅力。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