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國”活動走進哈薩克斯坦
新絲路勁刮中國風(第一現場)
——“感知中國”活動走進哈薩克斯坦
“感知中國·穿越新絲路——渝新歐國際鐵路文化行”活動17日在阿拉木圖拉開帷幕。圖為糖畫制作吸引了眾多當地民眾駐足觀賞。黃文帝攝
9月17日至18日,“感知中國·穿越新絲路——渝新歐國際鐵路文化行”活動來到哈薩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圖,在當地刮起一股中國文化的勁風。
在哈薩克斯坦最負盛名的阿拜國家大劇院,中國雜技表演場場爆滿。變臉、晃管、肩上芭蕾、晃梯踢碗——重慶雜技團專業演員獻上了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博得了現場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和熱烈的歡呼聲。“太震撼了”,“沒看過癮,還想再看”,“這讓我們直觀地了解到什么是中國藝術”,“歡迎偉大中國的朋友們常來哈薩克斯坦”……演出結束后,當地觀眾激動地對本報記者說。
劇院外的廣場上,獨具重慶特色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同樣不輸人氣。蜀繡、剪紙、面塑、布藝、糖畫、葉脈畫——六項技藝的傳承人現場秀“絕活”,引來絡繹不絕的市民駐足圍觀,展示從傍晚7時延時至10時。葉脈畫傳承人周明春對本報記者說,希望自己的畫作能像種子一樣,播灑在哈薩克斯坦的土地上,增進當地民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當地市民古麗娜拉告訴本報記者,雖然語言不通,但自己仍從他們精湛的技藝中看到了中國百姓豐富的內心世界。
活動期間,重慶圖書館“以書為媒”,在哈薩克斯坦國家圖書館設立了“重慶之窗”圖書專架。130余冊贈書中不乏漢語學習的資料文獻,這是為滿足當地“漢語熱”需求而特別準備的。哈薩克斯坦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奧斯潘諾娃對本報記者說,這些書將為更多的哈薩克斯坦讀者打開了解中國之窗。
阿拉木圖市副市長阿曼佐羅娃說,如今,絲綢之路正煥發生機與活力,沿線國家在經濟社會等各領域面臨著廣闊的發展機遇。
“拉近重慶和阿拉木圖兩座城市之間距離,增進中哈友誼,用實際行動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正是我們此行的目的。”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海榮如是說。
“本次活動以穿越新絲綢之路為主題,希望推動渝新歐國際鐵路的運營和發展,是實現復興絲綢之路的偉大目標、落實中哈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深化中哈互利合作的一項重要措施。”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秘書長才華如是說。
哈薩克斯坦總統戰略研究所所長蘇爾丹諾夫對本報記者說,這次活動真實而生動地展現了中國的“軟實力”。他相信,頻繁、深入的文化交流是增進民間了解的有效途徑,這對中國與中亞國家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具有深遠意義。
(本報阿拉木圖9月18日電)
(編輯:單鳴)
· | “哈薩克斯坦文化日”在京啟幕 |
· | “歡樂春節”晚會走入哈薩克斯坦 |
· | 甘肅5處文物點入選首批絲路跨國申遺名單 |
· | 美術家的絲路情敦煌夢 |
· | 絲路名城敦煌去年接待游客首破200萬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