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流動”文化為幸福加碼——記公共文化服務的“衢州樣本”

      時間:2013年10月06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韓業庭 嚴紅楓 李嘯

        9月18日,農家樂文化大篷車走進衢州市峽口鎮。本報記者 韓業庭攝

        從衢州府山之巔向北眺望,孔氏南宗家廟、天王塔、文昌閣在城市中心錯落有致地排列著,訴說著這座浙西小城歷史文化的博大與深邃。不遠處,衢州文化館、衢州廣電大樓、衢州書城等現代化的公共文化設施也昂然矗立,講述著新時期“四省通衢”之地現代公共文化事業取得的新成就。

        然而,最讓衢州人驕傲的不是歷史的榮光,也不是城市里公共文化設施的宏偉,而是廣布于山巔之間、江河之畔的200萬衢州農村人口已經能夠跟城里人一樣,沐浴著公共文化的雨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實現了均等化。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跡!

        人們不禁要問:作為農村人口超過80%、人均GDP位列浙江省倒數第二的欠發達地市,衢州是如何做到的?

        答案就在于——衢州市各級黨委政府所秉持的“窮財政富民生、小城市大文化”的文化民生理念,以及大力發展流動文化的具體做法。

        流動大篷車:歡樂的播撒車

        9月18日,衢州市峽口鎮。

        十里八村來趕集的人們,擠滿了小鎮的各條街道。鎮子中心,一圈又一圈的人群正圍著觀看什么,歡笑聲一波接一波從中心向四面八方蕩開。

        登高望去,一輛貨車改裝的舞臺上,正上演著熱鬧的文藝節目,有婺劇、排舞、相聲、小品……原來“農家樂文化大篷車”正在當地進行送文藝下鄉活動。

        “農家樂文化大篷車”成立八年來,一直堅持“不花農民一分錢”的公益原則,演出服務由政府統一買單,下鄉演出不收取任何費用,演職員吃、住、行經費全部自籌解決。大篷車下鄉演出采用群眾點選和主題送演相結合的方式,常年儲備300余個文藝節目,供群眾自由挑選點演,做到你點我演、需求互動,并在演出中注意融入鄉間文藝骨干自編自演的“鄉土”節目,營造專業與業余相結合、演員與村民同娛樂的良好氛圍。

        8年間,不管在桔海深處,還是在邊遠山村,每到一處,大篷車都受到了群眾的熱情簇擁。自2005年啟動該活動以來,衢州“農家樂文化大篷車”已走遍全市2000多個村莊,共演出1500余場,直接受益群眾150多萬人,實現市內行政村全覆蓋。

        除了送戲,農家樂大篷車還為農村群眾送去了電影和圖書,一道下鄉的還有農技咨詢、勞務服務、免費醫療、法律維權。正如衢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諸葛慧艷所說,大篷車已成為反映民情民意的直通車。

        流動文化館:在鄉村種下文化的種子

        在衢州市柯城區溝西鄉余東村,隨便走進一個農家小院,你都有可能發現,在由幾個橘箱一塊門板拼成的畫桌旁,有幾個農民在手執畫筆,揮毫潑墨。

        如今的余東村不僅擁有500多人的農民畫師協會,還組團出國辦畫展。

        農民畫師們最想感謝的,是文化館的老師們。原來,這些年柯城區文化館的美術老師,一直堅持每周到村里為村民教授美術技藝,進行美術課程培訓。

        “我們這些農民畫師成長的十年,也正是文化館的老師輔導和培訓的十年。”余東村村民王士華說。

        “文化館都位于城區,若足不出館,我們是輕松了,但服務卻難以輻射到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村地區。”柯城區文化館美術老師徐建文說:“走出館舍,走向廣闊的農村天地,是辛苦些,但我們事業的道路卻更寬了。”

        事實上,“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理念早已深入衢州市各級文化館工作人員的內心。針對城鄉百姓不同的文化需求,衢州市文化館的工作人員長年走基層,送上攝影、文學、舞蹈、聲樂、戲曲、排舞等免費培訓項目,扎根基層農村“種文化”,與鄉鎮互融共建“文化結親”“館站共建”活動,為村鎮發掘特色文化,培育文藝骨干隊伍,打造“一鄉一節”品牌活動,促進了文化在基層生根發芽。

        流動圖書館:圖書送到家門口

        “圖書館來了,快去借書嘍。”伴隨著孩子們的歡呼聲,人們三三兩兩地向村口奔去。

        9月17日,又到了衢州江山圖書館為大陳鄉早田板村送書的固定日子。江山圖書館副館長王冬琴和同事帶著600多本書,一大早就來到了早田板村。

        不到9點,臨時搭建的借閱臺前就圍滿了借書的村民,他們有的在臺前駐足閱讀,有的在挑選自己喜歡的書,還有的正忙著辦借閱手續。

        領著5歲兒子借書的村民張慶菊告訴記者,“書看完了直接還到村里的農家書屋即可,方便著哩”。

        “雖然各村都建起了農家書屋,但農家書屋里的書數量少且少有更新,我們把書送到村民們的家門口,不僅方便了大伙,也提高了我們圖書館藏書的利用率。”忙碌中的王冬琴告訴記者,每年她都要跟同事到農村送書100多次,平均每年轄區內的農村,他們都要跑兩三趟。

        除了送書下鄉進村,衢州還按照網格化管理模式,合理布局圖書館分館、農家書屋和農村圖書流通點,立足市縣級公共圖書館資源優勢,定期向各網格配送各類報刊、農業技術信息資料及圖書,開展定題定點送展覽、解答信息咨詢等延伸服務。目前全市建有5家公共圖書館分館、169個圖書流通點,年均調撥圖書近12萬冊。大力引導扶持社會力量,開展公益圖書館建設,由社會力量投入的“96811流動圖書館”,已建有流動圖書點13個。

        流動博物館:時刻在老百姓身邊

        在衢州,大篷車流動,文化館流動,圖書館流動,博物館也不例外。

        據衢州市博物館館長柴福有介紹,平時到衢州博物館參觀的觀眾主要集中于城區,以參觀的學生為例,郊區學生占學生總數還不到10%,而郊區學生中又多為近郊學生,遠郊、邊遠、貧困地區的學生其比例不到學生總數1%。

        針對這種現狀,2005年起,衢州博物館開始實施“送展覽進校園”“送展覽進軍隊”等活動,流動博物館正式拉開帷幕。目前,衢州市博物館現已建立展板巡展、多媒體展示、精品展覽相結合的固定流動巡展模式。

        8年來,衢州博物館與廠礦企業、部隊、機關事業單位、社區、遠山區小學等建立起精品展覽長期免費巡展機制,已送出各類展覽14個,觀眾28萬人人次。

        除了上述流動性文化服務載體,衢州還有流動電影院、流動科技館、流動少年宮等形形色色的流動性文化服務平臺。近年來,各項流動文化服務平臺長年在全市基層流轉服務,年均赴基層送書10萬冊、送戲1000場、送電影2萬場、送培訓輔導120次、送講座送展覽150期,累計受益群眾300多萬人次。

        通過探索流動性公共文化服務模式,衢州把城區固定式文化設施的服務觸角延伸到了社會最基層,消除了公共文化服務的盲區,使文化惠民的雨露潤澤了三衢大地百姓的心靈,創造了欠發達地區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衢州樣本”。


      (編輯:曉婧)
      中文字幕无码第1页|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大桥久未无码吹潮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 欧美巨大xxxx做受中文字幕| 熟妇人妻中文a∨无码| 本道天堂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水蜜桃av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国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视频| 成在线人AV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久久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国产久热精品无码激情|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不卡|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毛片一区二区无码 | 台湾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试看| 亚洲情XO亚洲色XO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97碰碰碰人妻视频无码| 色AV永久无码影院AV| 一本色道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 少妇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