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想辦事能辦事會辦事的文聯能人的高招——地縣文聯工作啟示錄
韭菜越割越旺,人才越出越多;寧要干活的副手,不要誤事的婆婆……淺顯的道理折射的是基層文聯工作者的切身感受。主動滲透成立市直機關文聯,巧借東風發展文學藝術院,挖掘地域文化資源爭取專項資金,盯精品推人才留下一支支帶不走的惠民火種……基層文聯人為謀發展八仙過海
2013年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門羅說:“寫作不僅需要你有個故事,也不僅僅是技能或是技巧,還需要有寫作的激情和對自己所寫的東西的信念。”這是一種寫作態度,更是一種工作態度與人生態度。10月9日至14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承辦的第四期全國地縣級文聯負責人研修班在河南鄭州舉行。研修期間記者強烈地感到,門羅上述所言同樣適用于地縣級文聯工作:不管你的專業水平與管理能力如何,也不管地縣文聯工作條件怎樣,做好這項工作還必須有對文聯事業的激情與信念。
在第四期全國地縣級文聯負責人研修班上,記者發現了一批有熱情、能辦事、有作為的基層文聯工作者,他們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抓住當地文化建設重要契機,依托優勢,主動參與,將文聯工作從邊緣向中心靠攏,在此過程中積累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經驗,地縣文聯“三無”面貌逐步改善。
一個市文聯主席的三大法寶
“你想了解基層文聯建設?研修班里有個人你一定要采訪,她是河北省文聯副主席、石家莊市文聯主席周喜俊,對開展基層文聯工作非常有想法。”閑聊時,年輕、干練的石家莊市橋東區文聯主席蔡玉霞熱情地向我推薦采訪對象。周喜俊和蔡玉霞都來自河北石家莊,同為第四期研修班學員,這種關系在本次64位研修學員中是僅有的。在對周喜俊的采訪中,記者總結出她開展文聯工作的三大法寶:培養人才、建設陣地、牽線搭橋。
培養人才:韭菜越割越旺,人才越出越多
周喜俊是從農村成長起來的文聯領導,談起基層工作,最看重的是人才培養。1982年,中國曲協《曲藝》雜志發表了周喜俊的首篇作品《辣椒嫂》,當時她還是一個連火車都沒見過的農村小姑娘。作品發表以后,中國曲協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并讓她到北京參加創作培訓。名師在教給她創作技巧的同時,也教給她看待社會、看待事物、做人的本領。走上文藝管理崗位之后,周喜俊無形中延續了重點培養基層人才的思路。
在不少人看來,與中國文聯、省一級文聯名家、大家云集相比,地縣一級文聯往往缺少文藝拔尖人才,難出精品。但周喜俊卻認為這是一個誤區,因為她堅信,基層文藝工作者有著堅實的生活基礎,知道老百姓最需要什么。周喜俊說:“只要培養得法,正確引領,基層一定能夠出人才出精品。而且這些精品扎根沃土,是接地氣的,容易為老百姓接受。切身經驗讓我明白,基層人,你稍微給一點陽光,就會創作出很有力量的作品。”
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苦心培養的文藝骨干,一旦有了名氣,往往“孔雀東南飛”。基層如何留住優秀人才?對于這個問題,周喜俊沒有絲毫的顧慮:“韭菜不割不長,越割越旺。人才成長層出不窮,走出來還要走出去,示范意義不可小覷。”
建設陣地:寧要干活的副手,不要誤事的婆婆
抓文聯陣地建設,是周喜俊開展工作的第二個重要把手。文化局一條線,文聯一大片,這是人們對文聯工作的形象說法。如何抓好這一大片?陣地是關鍵。
平山縣文聯是石家莊市成立最早的縣級文聯,但一直和文化局在一起,形同虛設。作為西柏坡革命舊址所在地,平山縣在新中國成立前就留下一些劇團、文藝人才,文藝資源獨特。為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周喜俊主動跟平山縣領導建議,把文聯單獨分出來,由原來的縣文化局辦公室主任擔任縣文聯駐會副主席。雖然只爭取到一個人,她卻堅持不讓縣上再給文聯派人。她還專門找到縣委書記說,現在的文聯副主席不到提拔年限,但很能干,你們可以等等,千萬不要給他派不能干活兒的婆婆。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周喜俊充分認識到基層文聯領軍人物發揮的重要性。后來平山縣文聯工作開展得非常活躍,僅一點就令人刮目相看:通過盤活文聯資源,用一出戲救了一個劇團。平山縣文聯利用十大文藝家協會的資源,排了一出河北梆子《白毛女》。原來的平山縣河北梆子劇團沒吃沒喝,演了這出戲后,馬上訂出了幾十場演出。《白毛女》故事發源于平山縣,用當地的語言、由當地演員演出,很受老百姓歡迎。這出戲前段時間已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播出。
牽線搭橋:怎樣引起政府重視,如何改變文藝工作者的偏見
做好文藝家與政府的溝通,使藝術家真正能夠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周喜俊開展文聯工作的又一思路。
蔡玉霞原來是石家莊市井陘縣文聯主席。后來她到石家莊市橋東區任政協副主席,幾個副主席里數她年輕,按說前途光明應該高興。可她卻感到特別迷茫、苦惱。她有文藝專長,有對文聯工作的激情和熱情,但到橋東區后卻沒了陣地,因為區里沒有文聯。當時周喜俊正在黨校學習,蔡玉霞給她打電話聊了一中午。周喜俊一下就聽出了電話那頭兒蔡玉霞的苦悶,于是建議她先做一個橋東區文化資源的調研。緊接著,周喜俊借機在橋東區五百多名科級以上干部面前介紹了蔡玉霞的情況與橋東區的文化資源,并提出了成立區文聯的必要。會議是2011年11月開的,到2012年,橋東區就成立了8個文藝家協會,并組建了文聯。周喜俊與蔡玉霞的思路是,成立一個協會,馬上開展活動,并在區里69個社區的10個辦事處設立了10支志愿者服務小分隊。以前區里搞個文化活動,要花錢請人來辦,現在協會自己就能辦了。只要文聯一發動,馬上有一批人把活動當成自己家里的事來做。
石家莊靈壽縣文聯開文代會,縣委書記參會。九點多會議結束,書記要走,卻被周喜俊攔下,她問,能不能留點時間跟文聯十大協會的主席座談一下,讓文藝界了解政府的工作思路?書記對縣文聯負責人說,周主席要給你們吃小灶。周喜俊卻說,小灶我隨時可以給他們吃,今天就讓書記講講縣里的情況。那一回,大家和縣委書記整整座談了一上午,非常感動。有些對政府存在很深偏見的人說,以前真是不知道行政上有這么多難處,政府并不都是不作為的腐敗分子。政府也覺得文聯是能夠發揮作用的。
周喜俊說,文聯工作不能總是抱怨沒錢沒地、缺人缺政策,要先把活兒干起來,不哭窮,不抱怨,講經驗、講資源。基層文聯不缺錢,缺的是好思路,有錢不一定能干成事,但是干事肯定能贏來開展活動的錢。
地縣文聯八仙過海各有高招
在地縣級文聯負責人研修班上,類似周喜俊這樣積極作為、依靠各種力量推動基層文聯發展的情況,記者還發現了不少,總體感受是要想做好基層文聯工作,必須有熱情、有信心,在此基礎上根據當地情況制定合適的工作思路,八仙過海各有高招,克服種種困難,有為有位,不斷增強社會凝聚力與影響力。
高招一:滲透市直機關,服務中心大局
浙江省臺州市文聯主席丁琦婭是第三期地縣級文聯負責人研修班學員,在第四期研修班上,她被選為優秀代表向大家傳經授寶。臺州市文聯是全國第一個組建市直機關文聯的單位。他們針對市直機關工作人員整體文藝素質相對較高的現狀,在三年前組建了市直機關文聯。一開始,機關里還有人擔心這樣做是不務正業。但臺州市文聯巧妙地將市直機關文聯發展與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工作有機結合,使之成為拓展黨建工作、提升機關干部素質的新渠道,極大地改進了機關工作作風,最終打消了人們的疑慮。市直機關文聯的成立,豐富了基層文聯內涵,對文聯工作開展產生了極為積極的推動作用。在研修班上,丁琦婭剛剛介紹完經驗走下講臺,就被多位學員團團圍住,向她進一步取經問道。
瑞金被譽為紅都,紅色文藝積淀深厚。借著全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東風,瑞金文聯敢想敢做,提出籌辦瑞金文學藝術院。一個縣級文聯,本來就存在不少發展難題,有必要創辦文學藝術院嗎?即使建立起來,能否順利運轉?但是,他們覺得既然想了,定了,就不允許回頭。盡管人員少,問題多,但是選址、考察、招考,各項籌辦工作穩步推進。一個月落實編制,三個月改造好了辦公大樓,具體工作初見成效。瑞金市委市政府將占地4500平方米、建筑面積4100平方米的一座環境幽雅的院落無償劃撥,作為文學藝術院和文聯及所屬協會的辦公場所,并撥專款用于維修改造和高標準配備辦公設備。在此次研修班上,瑞金市文聯主席廖巧云為每個參加研修的會員準備了瑞金文學藝術院的介紹資料,并熱情邀請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將下次培訓安排在瑞金舉行。
從眾多地縣文聯經驗交流中不難看出,緊緊圍繞地方中心工作,積極籌謀,不等不靠,服務大局,贏得地方黨政領導支持,已成為扎實開展文聯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很多地縣文聯本著“莊稼不收年年種”的精神,用心澆灌,最終實現了文聯工作的創新發展。
高招二:打地域文化特色牌
立足本土,充分挖掘、整理、利用地區歷史名人、傳說故事、傳統藝術、地緣優勢等歷史文化資源,將城市文化名片做足、做細、做精,培育特色品牌,地縣級文聯在推動本地特色文化發展方面起到了難以替代的作用。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是浙江富陽舊稱,如畫富春江橫貫全境。富陽是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原創地和實景地,是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晚唐詩人羅隱、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現代文豪郁達夫等歷史名人的家鄉。富陽市文聯充分利用當地文化資源,積極開展全國性的展賽活動,為文聯工作爭取到大量專項資金。僅“公望富春”首屆全國山水畫大展、郁達夫小說獎、首屆“孫過庭獎”全國行草書大展三項活動,專項資金投入就達940余萬元。依托《富陽市優秀文藝作品創作扶持獎勵實施細則》,每年有64萬元用于文藝創作扶持。每兩年一屆的郁達夫文藝獎作為富陽政府文藝最高獎,每屆有20萬元專項資金。不少人認為,地縣文聯很難有條件舉行具有全國影響的活動。但是,近年來富陽文聯先后與北京大學、中國美協、中國書協等高校和專業文藝家團體聯合推出“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國際學術研討會”、“公望富春·首屆中國山水畫大展”、郁達夫小說獎頒獎典禮、“孫過庭獎”全國行草書大展等大型活動,不僅擴大了富陽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而且帶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
天津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產生重要影響的城市,和平區位于天津老城區核心,和平區文聯為充分挖掘這一資源,斥資25萬余元,以天津現代化的地標建筑津塔為名,打造“津塔文叢”,以和平區轄區的五大道、南市、金融街、小白樓、開灤礦務局、老美華、利順德等10個重點歷史遺存和民族商業品牌為載體,通過長篇小說、影視劇本、紀實文學、文化散文等表現形式,全面展示天津市中心區的深厚歷史和人文風采;湖北省孝感市文聯依托其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中“三孝”發生地的獨特優勢,以打造“中華孝文化名城”為著力點,在全市廣泛開展研究孝義、弘揚孝德、評選孝子等活動,引領社會風尚;云南楚雄州武定縣文聯通過挖掘材料,整理文本積極申報,“武定酒歌”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州文聯積極承擔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漢譯工作,目前有8部18本已全部翻譯為漢語……
高招三:留下帶不走的惠民火種
文藝志愿服務是文藝惠民工程的重要載體,更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實踐。地市文聯本身就深處基層群眾中間,又通過形式多樣的文藝志愿服務活動,送歡樂、下基層,盯精品、推人才,留下一支支帶不走的惠民火種。
云南省昭通市文聯所轄作協會員公開發表作品占全省發表總量的70%以上,一大批作家的小說被改編成劇本并搬上熒幕,《扎西1935》等數十部影視劇分獲國內外大獎;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文聯39年來每年舉辦“5·23”歌詠會,被中國音協授予“全國歌詠之鄉”,留下了一支支帶不走的文藝隊伍;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文聯積極開展蓓蕾計劃,解決了沒有名氣的基層文藝人才有思路、有作品、無基金的困境。文聯在協會推薦的基礎上,綜合評估后為文藝創作注入資金給予推進,并聯絡協調一切有利因素,調動各種力量,創造讓幼苗生發、成長的條件。非常獨特的一點是,蓓蕾計劃針對的是作品,70歲的老先生也可以參與。
高招四:進入社會組織的毛細血管
近年來,為適應群眾需求,拓展文聯工作面,文聯深入社會組織的毛細血管,組建區級文聯、街道、鄉鎮文聯,成為發展文聯工作的又一高招。這些新成立的文聯如何開展工作引人關注。
陜西省未央區文聯是一個年輕的機構,2012年剛剛成立。未央區文聯將轄區內高校中的藝術院系、國有大型企業中的文聯組織吸納為未央區文聯的團體會員,做到地區藝術資源共享,把未央區文聯作為駐地高校藝術類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使在校大學生在從事藝術的第一步就能扎根基層、扎根實際。未央區文聯還和陜西省作協、陜西省廣角攝影俱樂部、陜西省民族管弦樂學會、陜西省秦腔劇院易俗社等四個省級文藝團體合作,分別成立了作家創作、攝影創作、民樂演奏、秦腔表演培訓基地。為解決沒有排練場地的問題,文聯爭取到區里閑置的人防指揮部400多平方米的活動場所,經過修整,現在成為區文聯的排演基地。
隨著鄉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鄉鎮文聯近年來迅猛發展。在浙江臺州,2010年鄉鎮文聯有4個,到2013年就達到了20個。浙江富陽從2010年6月起著手建立鄉鎮(街道)文聯試點工作,至2011年底,全市25個鄉鎮(街道)文聯全部成立,并配以“四有”標準,即有牌子、有班子、有票子、有法子。在陜西延安,2012年黃陵縣店頭鎮和阿黨鎮率先在全省成立鄉鎮文聯,因地制宜地組建了特色協會,堅持用基層百姓樂于接受的藝術形式,開展豐富多彩文藝活動。
中國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院長李屹在給研修班作的主旨報告中表示,近年來,文聯工作作用凸顯,文聯組織的網絡建設日趨健全,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各級文聯在鞏固原有工作的情況下,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變化,積極參與經濟社會建設,想辦事、能辦事、會辦事,對外形象有了很大改觀,凝聚力、影響力日益增強。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過程中,地縣文聯沒有妄自菲薄,文藝百花園中,他們正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