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青計劃”催生藝術新空間
今年的藝術節,10月19至27日之間,如果你走進了華山路上的上海戲劇學院,或許會被眼前的新鮮、多樣的藝術表演所帶動和驚訝,也會因享受了一次熱鬧而別開生面的藝術野餐會而歡喜快活。
這是上海國際藝術節一塊嶄新的板塊,也是國內文化節慶里依然不多見的真正藝術嘉年華:8天里,200余場演出、31場工作坊與講座、30項視覺藝術展覽、64部微電影,匯集了一批嶄露頭角的優秀青年藝術家、上戲全體師生和全國各地藝術院校師生們的創作表演,譚盾、林兆華等響當當的名家為年輕人站臺,原本就有著諸多典雅老建筑、流露著文藝與前衛氣息的美麗上戲校園開放教學,從劇院、展廳、排練場直到室外廣場、草坪,到處都是藝術表演和創意展示的空間,到處都是興奮的愉悅的互動交流著的年輕面孔與人群。
在我看來,這是已經成功舉辦了15屆的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又一次華麗轉身與成長蛻變——向著年輕人、向著原創、向著激情和夢想的轉身,也意味著她向著世界一流藝術節的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
上海國際藝術節將自己定位為“藝術的盛會,人民大眾的節日”。回溯從1999年藝術節誕生至今的十五載,我們幾乎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每一步,都在沿著這一信條探索、成長、攀援:從邀請的國外藝術團水準參差、一場演出撐臺面,到一流大團名家云集、經典新創碰撞,有了為藝術節創作的委約作品;從劇場內的專業表演為主,到匯聚中外民間藝術,群眾演出遍及街巷、深入社區,紅火熱鬧;從為本地院團做市面、撐臺腳,到為全國各地院團的力作、新作搭臺,架設“走出去”的交流機會;從追求“高端豪華上檔次”,到推崇原創,強調文化惠民、演出留足公益票,讓更多老百姓共享文化繁榮成果……
從去年開始,大手筆推出“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到今年成功舉辦“青年藝術創想周”,這一次,她是將“招賢納才”的目光,更多投向了青年人。從推崇原創開始,這已是注定要走的一步。因為惟有年輕,才更與激情同在,與個性同在,與創造同在,與未來同在。
這也是一個渴望深化改革開放、建設更具活力城市文化的中國及上海的必然選擇。中國上海自貿區剛剛掛牌;不久前舉辦的上海第二十二次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上,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提到,要面向未來努力建設充滿活力的創新城市,上海將重點推進6個方面的工作,其中之一,便是大力發展都市文化,推動文化創新,推進城市多元文化融合,“努力使上海成為創新創意持續涌動、創造活動最為活躍的城市之一”。
打造充滿活力的創新城市,藝術節正是大好平臺。扶持青年創作,給他們稚嫩、不成熟的亮相以更自由環境、更響亮掌聲,不再只求整齊劃一而薅凈雜草,才能激發創新創意創造,書寫出更開放、寬松、豐盈的國際大都市文化,也才能打造生機勃勃、根系壯大的“藝術的盛會,人民大眾的節日”。
人生的創造期如同改革開放的新機遇,一樣不可錯過。愿未來的10月,會有更多青年藝術與創意的嘉年華,不止于上戲校園的試驗場,也彌漫于城市的許多創意園區、街頭巷尾,從中發芽抽枝,成就新人類、新城市、新文化、新夢想。
(編輯:蘇銳)
共1頁 首頁 | 上一頁 1 下一頁 | 尾頁 轉到第頁 |
· | 上海國際藝術節今年“扶青計劃”關注非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