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國夢”研究旨在破解“中國問題”
“中國夢”與“中國問題”
中國夢是基于中國成就更是基于中國問題提出的,旨在破解中國問題
夢想的力量從來都是強大的,夢想的力量從來也是無窮的。無論是對于個人,還是對于一個民族、國家和社會來說,都是如此。夢想反映的是一種追求,體現的是一種抱負。沒有夢想的人生注定是碌碌無為、前途渺茫的,沒有夢想的民族、國家和社會也一定是缺乏遠見、沒有希望和未來的。中國夢承載著中國人的追求,貫通著中華民族的歷史。穿過悠長的歷史隧道,在今天這樣一個古今中西被壓縮的特定時空中,當中國與夢想再次結合、攜手并進的時候,人們心底埋藏已久的夙愿將被重新點燃。我們有理由相信,古老的文明古國必將再次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在今天這樣一個新的時代高度,當中國共產黨人明確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光榮使命和歷史任務的時候,中國夢無疑已成為當代中國的主旋律和“好聲音”。我們同樣有理由相信,中國夢已經迸發并將繼續釋放的社會正能量無疑是巨大而空前的。
時下,全國上下人人都在談論中國夢。有人說中國夢說出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夙愿,有人說中國夢道出了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有人說中國夢揭示了追逐夢想的世界潮流,等等。無論怎么看,作為一個富有濃厚文學色彩的中文詞匯,中國夢已經遠遠超出了其字面含義,而成為引領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面精神旗幟、一種主導話語。在理論界,很多學者都積極參與中國夢的討論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這對于人們更加準確地把握中國夢提出的時代背景及其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歷史由來、實現路徑等諸多問題,不無裨益。但有些許遺憾的是,當前理論界就夢論夢、暢談中國奇跡、中國成就的成果偏多,相反,直面現實問題、解答中國問題的研究偏少。因此,很有必要從“問題”的角度對于中國夢這樣一個“熱”話題進行一番再思考。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百姓的夢,是億萬人民群眾和普通百姓的夢想的“最大公約數”。因此,自從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中國夢”以來,中國夢日益受到了海內外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和高度認同。中國夢的影響無疑是空前的。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夢”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清晰地描繪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最大限度地給人以希望、給人以信心、給人以力量。中國夢之所以在今天的中國具有如此凝聚人心、深入人心的偉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深究其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在于:中國夢是基于中國成就更是基于中國問題提出的,旨在破解中國問題。中國夢是深深扎根于中國大地進而切中了“中國問題”及其實質的一套“新話語”。
只有正視并著眼于“中國問題”,才能深刻地把握作為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旗幟的中國夢
從這個意義上講,只有正視并著眼于“中國問題”,才能深刻地把握作為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旗幟的中國夢。換句話說,若要完整準確地理解中國夢進而深刻領會中國夢的精神實質,就必須從中國問題入手,以中國問題來解答中國夢。那么,何謂“問題”?問題不會憑空產生,問題實際上就是時代的聲音。要理解一個時代,就必須進入這個時代所面臨的問題中去,只有真正抓住了時代的問題或者說抓住了時代的真問題,才能真真切切地反映出時代的最實際的聲音。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夢之所以能夠成為引領中國社會發展的中國“最強音”,就在于它從根本上把握住了中國問題。
那么,何謂“中國問題”?一般而言,中國問題首先是指那些關涉中國社會前途命運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問題、總問題。回顧中華民族延續數千年的輝煌歷史,無論是群雄爭霸抑或天下一統,無論是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抑或和平發展的改革、建設年代,我們都會清晰地看到這樣一條線索,在民族危亡的重要歷史關頭,縈繞在無數仁人志士心頭并使他們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正是“中國向何處去”這一中國大問題、總問題。的確,在中華民族矢志不移地追求夢想的征途上,特別是自鴉片戰爭以來170多年波瀾壯闊的中國歷史上,“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一直被反復提上議事日程。站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高度,我們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清楚“中國向何處去”的答案,中國共產黨人在自己的旗幟上也向世人明確宣告: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這就是中國夢。可見,中國夢從時代和實踐的高度回答了“中國向何處去”這一歷史大課題,為解答“中國向何處去”這一中國總問題指明了方向。
事實上,在當代中國,中國夢所言說的中國問題域是非常廣泛的,總體上而言,中國問題,既包括宏觀問題、中觀問題,也包括微觀問題。正如中國夢既包括作為整體的國家富強夢和民族振興夢,也包括作為個體的每一個個人的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夢一樣,中國問題就不僅包括關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宏觀”問題,即“中國向何處去”這一大問題、總問題,還應該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一系列階段性的“中觀”問題。此外,無論是實現中國夢,還是踐行群眾路線,都應該及時回應現時代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這也看作是中國社會發展進步實踐中的“微觀”問題。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將深化和拓展中國夢的研究,置于中國成就與中國問題共同構筑的巨大張力和開放語境之中
從研究的角度看,客觀地講,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對中國夢的研究,就應該置于二重語境,即由中國成就與中國問題共同構筑的巨大張力和開放語境之中,而不能顧此失彼。從方法論的角度看,在研究中國夢的過程中,只講中國成就而忽視中國問題,或者只談中國問題而輕視中國成就,這種單打一的做法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那么,對于中國夢而言,中國問題與中國成就到底意味著什么呢?我們都知道,夢想,不同于空想或妄想,它和理想一樣,是在現實的土壤中生長起來又從根本上超越了現實的一種希望和愿望,表達了人們對未來的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和追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從今天這樣一個時代高度來看,正是基于“中國問題”,中國夢的提出才顯得彌足珍貴,同樣,正是基于“中國成就”,中國夢的實現才不再虛無縹緲,也不至于墮入癡人說夢的困境,而是離我們很近很近。一言以蔽之,如果說中國夢因中國問題而得以可能的話,那么,中國夢因中國成就而成為現實。
在今天,我們應該深刻地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不斷破解“中國問題”的過程。眾所周知,夢不同,圓夢的道路也不盡相同;問題不同,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也會有差異。如此看來,中國夢本身就決定了中國夢的實現路徑,中國問題本身就決定了中國問題的解決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在一定意義上,中國夢的實現路徑也就是說中國問題的解決路徑,二者是高度一致的,猶如一個硬幣的兩面,只有不斷破解中國問題,才能實現中國夢。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無論是實現中國夢,還是破解中國問題,都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破解中國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由之路。道路問題至關重要。道路問題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從一定意義上講,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而一個國家究竟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實行什么樣的制度,歸根結底取決于這個國家最廣大人民的意志,取決于這個國家的具體國情和歷史文化條件。中國的國情和歷史決定了當代中國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大得出了一個堅定的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同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是破解中國問題、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正如習近平同志所強調指出的那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我們應該時刻銘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