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 務實 為民——十八屆中央領導集體鮮明的執政風格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勵精圖治、奮發進取,推動著中國現代化巨輪穩中求進、穩中有為,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局面,開拓了治國理政的新境界。梳理這一年的執政路線圖,從道路、理論、制度“三個自信”,到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從“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到“治大國若烹小鮮”;從“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到“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無論是“布點”還是“鋪面”,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理念陸續展現,自信、務實、為民的執政風格讓人眼前一亮、為之振奮。
自信:“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實現”
有人說,今天的中國是濃縮了上下百年、囊括了整個世界的“現代化盆景”,未來十年面臨繞不開的“驚險一跳”。接過歷史的接力棒,面對“全球最為艱難的工作”,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信“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勇于攻堅克難,敢于迎難而上,推動“中國號”巨輪在深水區中劈波斬浪、一路向前。
“我堅信,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習近平同志用這鏗鏘有力的宣示,向世人傳遞中國未來發展走向,也展現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無比堅定的自信。
一年來,無論是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三個必將”,還是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三個共同享有”,無論是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對我國發展的“充滿信心”,還是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的“三個充分信心”……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高度自信的執政勇氣,贏得人民群眾信任,獲得國際社會贊同。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相信,“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這種自信來自哪兒?
一是源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習近平總書記這段著名的“鞋子論”,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從改革開放30多年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從新中國60多年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從中華民族170多年發展總結和5000多年文明傳承中走出來的,來之不易、彌足珍貴。道路決定命運,只要我們沿著這條道路堅定不移走下去,民族復興中國夢必將實現。
二是源于對自身執政能力的自信。我們黨已經在全國執政60多年,積累了豐富的執政經驗,具備很高的執政能力,這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執好政提供了寶貴財富。同時,新一屆中央領導都是從基層一步一臺階干上來的,有綜合全面的素質和豐富歷久的磨礪。網絡視頻《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揭示了“中國功夫”式長期鍛煉的選賢任能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從大隊支部書記起步,先后擔任了縣委書記、市委書記、省委書記等多個崗位,到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學習先進經驗。這種經歷,使得他對世情、國情、黨情有準確把握,對處理復雜問題能力有充分自信。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這樣評價:“他給我的印象是睿智,富有遠見,頭腦清醒,自信,對國際和國內問題都有著良好的判斷。”
三是源于人民的支持和信任。“人民是我們力量的源泉。只要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道出了我們黨的生命所在,也說出了他們的信心之源。新一屆黨和國家領導機構的產生,經過了反復討論、協商、醞釀,并依照程序由2000多名黨代表、2900多名全國人大代表選舉產生,代表了8500多萬黨員、13億人民的意志,具有廣泛的民意基礎,受到億萬民眾的擁戴。有了群眾的支持,執政就好比有了堅強的“銅墻鐵壁”,又怎能不自信呢!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