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演、百姓看、百姓樂”春節藝術大餐
“我愛北京——市民聯歡會”
百姓演 百姓看 百姓樂
從大年初二到初五的每天下午,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北京市文化局和國家大劇院聯合舉辦的2014“我愛北京——市民聯歡會”如約而至。1200余名普通市民群眾登上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的舞臺,和藝術家一起為萬余觀眾獻上“百姓演、百姓看、百姓樂”的春節藝術大餐。
市民藝術家同祝新春
“咚咚咚咚……”,在鼓聲中,紅半天女子鼓舞隊演出的《節日的喜悅》瞬間點燃現場,迎來大年初二首場演出的開門紅。這支由平均年齡50多歲的下崗女工組成的鼓舞隊帶來的精湛表演讓場內一片沸騰,洋溢著節日的氣息。
從2月1日至2月4日,2014年“我愛北京——市民聯歡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每天都有14個精彩節目為北京市民獻上新春藝術祝福。
從2012年開始,作為“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市民高雅藝術殿堂文明行”的開門紅活動,市民聯歡會每次都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藝術新年”。隨著群眾參與熱情的高漲,今年每場參演人員從以往的百余人提升至約300人;在文化局的參與下,節目的報送和篩選的力度有所提高,獲獎節目的加入也使得市民節目的藝術品質不斷提升;所有的節目在導演組的指導下優化改進,新春“年味”也更為濃厚。
“隨著前兩屆的成功舉辦,大家對‘市民聯歡會’的認可度越來越高。此次4天56個節目的背后,是6000多人次的報名和廣大群眾的熱情參與。經過3輪精心篩選,最終40個市民節目和16個專業節目脫穎而出,約1200名市民藝術愛好者將在新春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成就藝術夢想。”國家大劇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今年的4場“市民聯歡會”,堪稱老少皆聚,融貫中西。這其中,既有熱愛藝術的鄭石萍、鄭文萍兄弟組合,也有上百人陣容的“爺爺輩”男聲合唱團;既有留京過年的農大附中新疆班的孩子,也有非洲留學生。與此同時,藝術家也紛紛前來助陣。男高音歌唱家王宏偉的男聲獨唱,大提琴家朱亦兵領銜表演的大提琴協奏《曼波》,北京京劇院的《桃花村》等也紛紛登臺。“小時候每逢過年都圍著看花鼓戲和秧歌隊的表演,當時特別羨慕,今年過年能在大劇院的舞臺上演出圓了我兒時的夢想。”來自江西的農民兄弟鄭石萍說。
目前,三屆“我愛北京——市民聯歡會”共有近5000人次市民藝術愛好者登臺大劇院,為數萬名觀眾帶來新春藝術祝福。
一人上臺多人助陣,帶動更多家庭樂享藝術
臺上激情飛揚,臺下座無虛席。和老伴兒一起來看演出的李大爺感慨:“我已經是第三年來大劇院看市民聯歡會了,最深的感受就是節目越來越精彩,看到那些和我們年紀一般大的人在臺上演出,非常佩服,現在大伙兒的業余文化生活真是越來越豐富啦,看得我和老伴都心動了。”
與此同時,不少為演員助陣的親朋好友和同學更是深受鼓舞。北京農業大學附屬中學300多名新疆班的孩子不少是第一次來大劇院,維吾爾族同學欣喜說道:“非常高興春節能來國家大劇院看演出,真希望以后有更多這樣的機會。”“我是特意來幫我媽加油的!她剛表演了舞蹈《搗馬奶》,英姿颯爽得我都要認不出來了!特別為她驕傲!”來為媽媽助陣的高小姐表示。
“臺上有多少個演員,臺下就有多少個家庭,”主辦方特別強調市民新春聯歡會對于整個家庭熱愛藝術的帶動作用,“春節本來就是舉家團圓的節日,家庭又是這個社會的基本單位,我們希望通過讓更多的人積極參與,展示才華,登上大劇院舞臺表演,帶動更多家庭享受藝術帶來的愉悅感受,從而促進整個社會對于藝術的追求,真正實現以文化人滋品性,以美揚善樹新風。”
除了聯歡會,國家大劇院“市民新春藝術聯歡”還有不少“看點”。公共空間上演的“藝術樂飛揚”歌劇演唱、“藝術零距離”舞蹈表演、“民樂慶新春”箜篌表演等讓人目不暇接,而大劇院原創歌劇《運河謠》一些“戲中人物”也走下舞臺,現身公共空間與觀眾合影留念。
搭建藝術展示平臺,引領健康休閑風尚
“我們之前參加過很多比賽,沒有哪次比賽比這次更讓大家興奮!能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團員們可以說是實現了夢想。為了這次演出,我們加緊訓練,不少老爺子生病都堅持。”“非常組合男聲合唱團”團員宋大爺表示。
第三次參加“市民聯歡會”的海淀區紅袖子舞蹈隊隊長陶鳳白表示:“雖然我們是第三次參加市民聯歡會,大家還是特興奮。為了能參加這次演出,我們從去年3月份,就開始精心準備節目。有些人沒基礎,學會的人就教不會的,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我們最終被選上了,大家都特別珍惜難得的機會。”
大劇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幾乎所有表演者在整個遴選、準備、演出的全過程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活力,他們享受這個過程,享受在舞臺上的綻放,這才是真正的‘聯歡’。另外,此次市民聯歡會也是大劇院‘人民性’的體現,是大劇院藝術普及教育的又一力舉,讓廣大市民都參與到藝術表演甚至創作中來,引領健康的休閑風尚。”
“市民聯歡會的舉辦,不僅搭建了市民藝術展示的平臺,豐富了市民的節日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廣大市民群眾的審美情趣和文明觀賞水平。”主辦方文明辦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編輯:單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