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藝術的回望與對話
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同樣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兩國從新年伊始便開始了一系列異彩紛呈的藝術交流活動。
50年前,戴高樂將軍以卓絕的膽識,從中法兩國的傳統和歷史中汲取力量,使法國成為第一個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西方大國。1月27日(中法建交紀念日),由戴高樂基金會與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合作舉辦的“開拓者的遠見與智慧——中法建交50周年回顧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讓觀者得以在珍貴的印記中回望歷史。
同時,來自中法兩國的藝術家也積極展開“當代”對話。近日,由中國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國美術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和重慶美術館主辦,法國索菲亞藝術基金會協辦的ChiFra中法藝術交流展中國巡展在中國美術館啟動,共展出活躍在中法藝術界的40位藝術家的近200件油畫、版畫和雕塑作品。展廳內,楊飛云、段正渠、郭潤文等中國藝術家展現的當代藝術作品中,雖采用西方油畫技巧,卻有著本土傳統文化的傳承及自我創新。而雷米·阿融等法國藝術家的作品則更多地帶有對人性情感的探討以及藝術表現風格的多樣性。
本版特選取其中的部分作品刊出,以期同讀者一道感受兩國藝術家作品不同的魅力。
戴高樂將軍(石膏原型) 讓·卡爾多(法) 選自ChiFra中法藝術交流展
“開拓者的遠見與智慧——中法建交50周年回顧展”展廳現場
戴高樂將軍曾乘坐的座駕在“開拓者的遠見與智慧——中法建交50周年回顧展”中亮相。
1962年8月22日,戴高樂乘坐該車前往威拉庫貝拉軍用機場準備乘機回故鄉科隆比,途中遭遇反阿爾及利亞獨立人士的槍擊,車身中彈15發,但司機成功駕駛該車逃離危險,救了他一命。
建筑物與煙(布面油畫) 雷米·阿融(法) 選自ChiFra中法藝術交流展
大魚(布面油畫) 段正渠 選自ChiFra中法藝術交流展
從左至右依次為足以勝任、不再熱了、特別冷漠(布面亞力克及油彩),作者瑪亥·郝茲系保羅·塞尚之重孫女 選自ChiFra中法藝術交流展
坐忘(布面油畫) 吾 羊 選自ChiFra中法藝術交流展
(編輯:黃遠)
· | 中法藝術交流展春節賀歲 |
· | 中法《駐地數字藝術展》在武漢開幕 |
· | 法國“熱氣球”翩然飄來 |
· | 徐培晨畫展在巴黎舉辦 |
· | 童真爛漫,受益終生的美育支點——對一個別樣畫展的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