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雕刻藝術的“非”凡之美
時間:2014年02月12日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
1月3日至3月2日,廣東省博物館以“非凡之美”為主題舉辦非洲雕刻藝術展,共展出190件展品,這些出自非洲部落“無名藝術家”的藝術品,生動地展示了非洲人民的智慧和才華。
非洲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一片神秘而引人遐想的土地。撒哈拉南部大陸閉塞的環境和熱帶高原的氣候孕育了當地獨特的黑人文明,他們留下的巖壁畫、雕塑和各種加工過的飾物對于與非洲大陸遠隔千山萬水的中國觀眾而言,顯得格外奇特而富有吸引力。
過去,在非洲土語中并沒有“藝術”一詞。此次展覽展出的木雕、骨雕、石雕等藝術品其實是與非洲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在其社會、經濟和宗教生活中既是神圣的,更具有現實的作用。展覽共分為5個部分:第一部分“生活裝飾”從建筑構件和生活用品兩方面表現非洲人日常生活的精雕細琢。第二部分“部落象征”展示象征非洲上層社會地位的各種器物。第三部分“萬物有靈”則重點介紹了非洲神秘的宗教儀式。另外,面具和立像是各種儀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它們共同組成了第四部分“神秘雕像”的展覽內容。在該部分中,代表生命的女性形象雕像非常突出,是非洲人民對生命力崇拜的生動反映。而在第五部分“熱帶的女性”中,工匠們對女性形象進行了更為鮮活、大膽的塑造,很多作品都彌漫著一種原始純樸的自然之美。
15世紀以來,隨著美洲新大陸的發現,大量非洲奴隸被販運至美洲,黑人本土的文化藝術被傳播到歐美大陸,它們粗獷、原始的藝術和文化元素對近現代歐美藝術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隨著近年來對非洲的相關介紹和展覽的不斷增多,非洲藝術也逐漸進入了我國大眾的審美領域。“非凡之美——非洲雕刻藝術展”用多種形式的作品勾畫出非洲雕刻藝術的特色,讓人們得以從中感受到非洲藝術獨立的美學特征及其背后的精神內涵。(賀 沖)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