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流失的7件大理石柱將“回家”
時間:2014年02月14日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任沁沁
據新華社北京2月13日專電 一個世紀前流落異國他鄉的圓明園7件大理石柱,將在今秋從挪威一家博物館回歸中國。經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專家鑒定,這7件大理石柱原本位于圓明園內長春園西洋樓建筑群,均高約1米,保存相對完好。一旦圓明園石柱回歸,將是繼去年兔首和鼠首后,目前最大的一批圓明園海外回歸文物。
促成這批石柱回歸的,是中國民營企業家、北京中坤集團董事長黃怒波。據披露,黃怒波與收藏這些石柱的挪威卑爾根KODE博物館于去年12月達成一項協議:黃怒波向這家挪威博物館捐資1000萬挪威克朗(約合160萬美元)。該博物館將于2014年秋天將這些石柱歸還中國。這一消息一經外媒報道,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黃怒波12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首次正式回應此事。他介紹,兩年前參加由中坤詩歌發展基金贊助的北歐詩歌行動時,了解到該館收藏了圓明園的石柱。他當時向該博物館闡述了圓明園對于中國人的特殊意義,并開始了推動“文物回家”的努力。經過與該博物館進行一系列談判和協議,這批石柱將在今秋被送到北京大學并展出。北大也將與該博物館展開學術合作項目。北京大學新聞發言人蔣朗朗說,這是促進文化交流事業的民間善舉,相信這批石柱回國后能得到專業維護。
據不完全統計,從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國外的各類圓明園文物至少有150萬件,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至少在1700萬件以上。中國人追索海外文物的腳步從未停止,但海外尋寶之路充滿曲折。中國社會學家夏學鑾認為,如今,中國人通過合理、合法手段,追索屬于本國的文物,是國人愛國意識的覺醒,也是中國文明力量的呈現。(記者 任沁沁)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