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知識問答:人民政協怎么開展工作?
人民政協開展工作的方式,有會議、提案、委員視察、專題調研、反映社情民意、促進祖國和平統一、開展對外交往。
會議是中國政協履行職能和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主要形式之一。全國政協的主要會議制度有:全體會議制度、常務委員會會議制度、主席會議制度以及秘書長會議制度、專門委員會會議制度等。此外,還有根據需要召開的專題座談會、專題協商會、情況通報會、論證會、意見聽取會、研討會等。
全體會議是中國政協最高層次的協商形式,每年舉行一次。常務委員會會議是全體會議閉會期間履職的主要形式,一般每季度舉行一次。主席會議是常委會議閉會期間的重要協商形式,一般每月舉行一次。
提案是政協委員和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各人民團體以及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向政協全體會議或者常務委員會提出的、經提案審查委員會或提案委員會審查立案后,交承辦單位辦理的書面意見和建議。提案工作的基本程序為:提出—交辦—承辦—答復。
委員視察是指政協在全體會議閉會期間,組織委員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現場,對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對經濟社會發展中重大項目的規劃建設,對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的研究解決,進行巡視察看,咨政建言,反映社情民意,開展民主監督。
專題調研是以專委會為依托,組織委員圍繞國家的中心工作,有重點地選擇某一專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建議,供黨政部門決策參考。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政協組織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圍繞國家大政方針,改革發展中黨和國家重視、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通過政協的專門渠道匯集、分析,向中國共產黨和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反映重要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幫助領導機關分析判斷形勢、進行有效決策的一項經常性工作。
中國政協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工作的主要內容有:宣傳貫徹有關祖國統一的方針政策;了解和研究有關臺灣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重要情況;了解和反映港澳臺僑各方面人士對祖國建設和祖國和平統一的看法和意見;開展對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的聯絡工作,廣交朋友;促進海峽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交流。
中國政協的對外交往是中國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政協立足于國家外交大局,致力于加強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往來與交流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編輯:高晴)
· | 朱永新:11年呼吁建立國家閱讀節 |
· | 清風徐徐兩會來 |
· | 十二屆全國政協履新一年間協商民主寫新篇 |
· |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社會體制改革述評 |
· | 寄語兩會代表委員 呼喚務實好會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