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是正能量 銘記傷痛才能超越歷史
銘記傷痛才能超越歷史(新論)
和平是一種正能量,這從來就不是一句空話。它需要理念、制度和行動來體現。以國家的名義紀念和悼念,目的不僅僅在于讓更多人記住這段慘痛的歷史,而是要汲取歷史教訓并實現一種超越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日前表決通過重要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戰勝國,也是日本侵略戰爭的最大受害國,通過國家立法的形式,讓紀念抗戰勝利、追思慘遭侵略者殺戮的同胞同時成為國家層面的重大儀式,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和平的思考,對生命的尊重,充分彰顯了中國人民維護和平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令中華兒女精神為之一振。
恩格斯曾說過,“我們根本沒想到要懷疑或輕視‘歷史的啟示’,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飽嘗侵略痛楚、歷經戰火洗禮的中國人民,更懂得落后就要挨打,也深知今天的和平與安康來之不易,彌足珍貴。自1994年起,江蘇省暨南京市社會各界人士,連續20年舉辦祭奠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儀式,各種自發的祭奠方式更是數不勝數,但始終是地方性或民間性質的。此次抗戰勝利日和國家公祭日的設立,表明了一個國家對歷史認知的高度和趨向成熟。
國家層面的莊重儀式,為人們提供了學習歷史、傳承歷史的絕佳契機和更高平臺。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應該牢記自己的過去——做過什么,嘗試過什么,人民如何保衛自己的國家并最終在與惡勢力的斗爭中取得勝利。以國家的名義紀念和悼念,目的不僅僅在于讓更多人記住這段慘痛的歷史,而是要汲取歷史教訓并實現一種超越。這種超越是基于歷史記憶和認知的自然而然的升華,多一個人知道那段歷史,就多了一份維護和平的力量。我們正是以這樣一種方式,向世界傳遞中國人民牢記歷史、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
確認戰爭勝利日和設置國家公祭日,是一種國際慣例式的紀念法則,在現實層面也有助于我們與世界更好地溝通。維護和平需要國內外共同參與、共同構筑。當前,日本右翼勢力和安倍政權的歷史認知嚴重扭曲,否定侵略和篡改歷史的動作頻頻,妄圖為軍國主義招魂,其危險動向令人擔憂,應該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警覺。這說明維護世界和平還面臨著嚴峻挑戰,構筑更加牢固的和平防線仍然是一個亟須考慮的時代課題。從國家層面系統地維護和影響國際認知,更有利于塑造正確的歷史認知,讓國際社會共同為實現持久的和平與安寧而奮斗。
和平是追求其他價值的必要基礎,是一種正能量,從來就不是一句空話。它需要理念、制度和行動來體現。以法律和制度的手段來捍衛和平,是和平行動的豐富和捍衛范式的升級。更重要的是,藉此教育生者,警示今人和后人,勿忘民族曾經的苦難,勿忘苦難中逝去的生命,勿忘所有英勇獻身的英烈和為之作出貢獻的人們,勿忘和平曾經的創傷。在傳承民族的苦難記憶中,找到自己的勇敢自信,凝聚起國家意志和人民心聲,在精神層面為中華民族帶來更大的感召力。
(作者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