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秀委員:高校博物館如何走出“象牙塔”
時間:2014年03月08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顏維琦
提問者:上海網友董書維
回答者: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會長馬德秀委員
問:植根于大學校園文化的高校博物館是博物館中獨特的一脈。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不少高校博物館“養在深閨人未識”。我們應該從何著手去破解這種尷尬?
答:這位網友提出的問題確實存在。一項依托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平臺,針對72家會員高校博物館展開的調查顯示:61家高校博物館免費開放,11家收取5元至60元不等的門票,免費開放率為84.7%。這72家中,28家經過國家/省市文物部門登記,占比為38.9%,但僅有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1家通過國家文物局評估,被定級為三級博物館。被調查的高校博物館平均擁有編制人員7名,但負責宣教崗的不足1人且多為兼職。年均參觀在3萬人次以下的高校博物館占75.5%,逾3/4;年均每館僅開展不足3場展覽、4場講座(包括組織、參與以及協作),育人活動的數量、質量都不能滿足公眾和高校師生的需求。
功能、作用定位不清,阻礙了高校博物館的投入、管理、業務發展和服務社會等作用的發揮。我們應該將高校博物館置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來系統考量和謀劃其功能定位,促進高校博物館以更開放的姿態融入社會通識教育和終身教育中去,這對于推動高校博物館自身以及與社會文化的共生發展至關重要。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將高校博物館作為特定門類納入博物館建設序列和評級體系,發揮文博主管部門扶持、管理、指導、考核等功能。二是要厘清并明確高校博物館文化育人、傳承文明功能的定位,讓高校博物館真正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三是將高校博物館開展育人活動的數量、質量、成效等納入考核體系。四是對已成立的全國性、區域性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加強指導,給予支持,并推動各地宣傳、教育、文化部門聯合成立區域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