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見證的歷史 不容置疑的侵華鐵證
位于北京馬甸橋附近的中國攝影展覽館,從13日起至5月12日,“歷史不容忘卻:影像的占領——1894-1945日本對華影像采集研究”攝影展(預展)在這里舉行。
照片記錄的罪惡
今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歷史不容忘卻和篡改,本次展覽,旨在通過攝影的形式揭露和批判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罪行。
本次展出的100多張照片和數百本報刊畫冊全部出自日本官方、軍方、研究機構、學者、探險家、新聞媒體和侵華士兵的私人相冊。展覽以時間為序,以重要戰爭為節點,力求全面展示1894-1945年日本侵華期間的活動。諸多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在照片中重現:中日甲午戰爭、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日俄戰爭、一戰日本侵占膠東、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等。
在展出的照片中,不難發現,19世紀末,日本就開始在中國進行大規模影像采集活動,為他們的侵略行徑做鋪墊,這種采集在二戰前達到了頂峰。他們對中國進行細致調查,大規模采集天文、地理、礦產、森林、地質、交通、社會、歷史、文化、建筑、食物、人種等戰略資訊。這些照片,揭示了日本軍國主義使用影像為侵略所做的準備,以及利用攝影對侵略罪行的掩蓋和粉飾。
影像見證的歷史
攝影曾被日本軍國主義利用,以攫取中國的資訊。也恰恰是這些影像,成為今天揭開其虛偽面紗的有力證據。
南京大屠殺的照片在日本公開出版物中“缺失”。日本政府和軍方也有嚴格的“不許可”拍攝和發表的戰時新聞審查。日本軍方在戰敗前夕,要求政府和媒體銷毀了所有不利檔案,包括照片。這些是造成很多日本民眾認為沒有“南京大屠殺”這樣反人類暴行的原因之一。
但是,歷史怎容篡改?很多中國人冒死留下的照片,以及當年侵華士兵私人收藏的照片,都不容置疑地揭示出日本軍國主義的罪行:1931年10月,九一八事變后,日軍司令官巡視奉天南滿鐵路附近的戰場時,在陣亡中國士兵遺體前的留影;1934年3月1日,偽滿洲國儀仗隊護送溥儀登基;1937年《東京日報》上關于南京大屠殺日軍殺人比賽的持續圖文報道。展廳里,觀眾的表情十分凝重。
這些照片也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了中國軍人浴血奮戰、抵御侵略的情景:1937年10月初,日本海軍陸戰隊在上海日租界唐人街與中國守軍展開了逐屋的巷戰;1938年5月,天津戰場日軍在進攻中……
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人對攝影作為日本殖民工具的歷史了解不多。本次展覽在學術層面上,也為中國歷史、中國影像史的研究提供大量影像資料。
作為《歷史不容忘卻》影展的預展,主辦單位仍在不斷擴充中國方面的圖片資料,以更全面的影像實物證實日本侵華罪證。正式展覽將在今年7月與觀眾見面。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