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交響樂團攜手盲童和農民合奏夢想音樂會
國家交響樂團攜手盲童和農民合奏夢想音樂會
當交響樂擁抱“泥土味”
春暖花開的3月,中國國家交響樂團迎來了一批特別的演奏嘉賓。重慶市南岸區迎龍鎮北斗農民管樂隊和重慶市特教中心揚帆管樂團登上了北京音樂廳,和國家交響樂團一起奉獻了一場“最好的未來·圓夢北京”夢想公益音樂會。當歌唱家和盲童的歌聲匯成美妙的和聲,當專業樂手和田間地頭的農民的演奏交織成優美的旋律,夢想與真情通過音樂在傳遞。
用交響樂灌溉盲童的心靈
“每個夢想,都值得灌溉。眼淚變成雨水就能落下來,每個孩子都應該被寵愛,他們是我們的未來。”在音樂會的最后,歌唱家和孩子們一起唱起這首《最好的未來》。孩子們說,他們通過歌聲插上了翅膀,擁抱了明天。觀眾們用最熱烈的掌聲獻上祝福,國家交響樂團團長關峽的眼睛也有些濕潤,他答應過讓孩子們登上北京的大舞臺,他做到了。
2014年1月,關峽帶著國家交響樂團舉辦“文化進萬家”活動,連續第四年來到基層聯系點——重慶市南岸區迎龍鎮北斗村。他們在留守兒童學校的食堂里為孩子們演奏音樂會,邀請北斗村農民管樂隊在新年音樂會中同臺演出,又來到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為揚帆管樂團的盲童們舉辦“夢想課堂”,并捐贈鋼琴。當關峽第一次聽到孩子們唱起《最好的未來》,他被深深感動了。“這讓我們有了改編和創作的靈感。”關峽說。回到北京后,他專門請人將《最好的未來》改編成交響曲,選擇在3月舉辦這場音樂會,并將這場夢想公益音樂會命名為“最好的未來”。
在音樂會現場,揚帆管樂團的盲童們雖然看不見指揮的手勢、看不見樂器,但卻用他們的心和情感,演奏了《康康舞曲》《勇往直前進行曲》等。帶隊老師介紹說,揚帆管樂團成立于2011年,其中的主要樂手均為視力殘障的在校中小學生。揚帆樂團的許開陽說:“能夠來北京演出,特別興奮,希望以后也能夠像國交的叔叔阿姨們一樣登上世界舞臺。”
關峽說,這不僅是給盲童和農民們圓夢,也是給所有國交樂手們圓夢。這樣的感動是雙向的。“孩子們的本真和對音樂的熱愛,讓我們每演奏一次就感動一次,也讓我們的藝術更鮮活,更有根基,更有生命力!”
人們感受音樂的心是一致的
北斗農民管樂隊已經是國家交響樂團的老朋友了。農民們和樂團合奏的《生命的色彩》《在希望的田野上》,也獲得了滿堂喝彩。村支書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今天能上國家樂團的舞臺演出,我們農民樂隊的夢就實現了。”
2011年,國家交響樂團第一次來到南岸區的全國文明鎮——迎龍鎮,手把手幫助該鎮北斗村建立了重慶市第一支農民銅管樂隊。看到村民們對交響樂興趣濃厚,關峽表示,北斗村如果組建樂隊,國家交響樂團一定派專家指導。2012年初,國家交響樂團專程送來樂器,30多個村民自告奮勇,報名組建了北斗村農民銅管樂隊,拿鋤頭的手第一次拿起了金燦燦明晃晃的樂器。在藝術家的指導下,村民們開始學習識譜,吹長號、大號、小號,上午干農活,一到下午就自發聚集在竹林里訓練。在專業樂手的耐心輔導下,隊員的水平迅速提高。
關峽坦言,一開始也沒有想為農民們辦音樂會,但沒有想到他們的積極性這么高,這么喜歡交響樂。
為什么陽春白雪的高雅藝術能夠在田間地頭得到這么多的共鳴?這啟發了專業樂手的思考:交響樂不意味著高高在上,更不是奢侈品,人們感受音樂的心和情感是一致的。當交響樂擁抱“泥土味”,就能獲得更廣的傳播、引起更深的共鳴。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