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遭遇”時尚,要警惕什么
當傳統“遭遇”時尚,要警惕的是什么(深聚焦·致敬傳統文化(四))
墨香。人民視覺
近日,西安34名孩子進行了一次仿漢代學童讀書認字前的“開筆禮”儀式。人民視覺
“韓國的星星是如何將時尚與傳統文化嫁接在一起的?”“為什么韓國電視劇的精神內核中有對傳統文化的升華?”……最近一段時間,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引發了人們的熱議,而在諸多討論的向度中,有關傳統文化如何通過青少年喜愛的方式得到傳播與繼承,成了大家普遍關注的焦點:
“在這樣一部充滿時尚元素的作品中,讓人解讀到的,不僅有愛情的美好,也有誠信有禮、尊重老人、長幼有序的倫理綱常,不僅有‘穿越’時空的奇思妙想,也有尊老愛幼、謙恭禮讓、誠實守信的傳統美德?;蛟S作品的劇情與內容仍見仁見智,但作品中對于傳統文化的尊重與滲透,卻是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鑒的?!庇杏霸u人這樣認為。
是的,對比之后,不由深思。如何讓青年一代不因時代的更迭、歲月的流逝而疏離、排斥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如何讓以追求“時尚”為目標的青少年,能夠在感受時尚潮流的過程中,也能潛移默化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認同并接受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文化因子,對于我們當下的文化與教育生態來說,仍是一個尚待破解的難題。
繚亂的文化產品中,如何讓孩子們記住文化基因
有一部電影叫《戀愛通告》,影片中有這樣的情節:身為流行巨星的杜明漢,一次偶然邂逅了出生在民樂世家的宋曉青。杜明漢與宋曉青之間不僅有感情的碰撞,更有他們所各自代表的文化類型的沖突,片中民樂社納新時,參加面試的人寥寥無幾,然而,流行音樂偶像杜明漢的演唱會卻每每座無虛席……
這樣的場景是電影中的橋段,更是現實生活的折射。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學校報考表演專業的學生與日俱增,97%的淘汰率也沒能讓心懷明星夢的年輕人萌生退意。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中央戲曲學院面臨著嚴重的優質生源不足的尷尬。
當傳統“遭遇”時尚,該深思的是什么?需要提振的又是什么?
共青團中央曾經做過一份有關大學生對于傳統文化認知現狀的調查,調查結果不容樂觀。
在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中,僅有4.8%的人對四大名著閱讀過多遍,9.0%的人閱讀過一遍,從未閱讀過的人數高達16.2%。問及是否擅長諸如中國象棋、二胡、剪紙或書法等傳統技藝時,有高達33.5%的大學生表示曾經學過但已完全忘記。調查中,當大學生被問及《二泉映月》是什么樂曲時,有近10%的學生回答錯誤,當學生被問及“嫦娥奔月”與什么傳統節日有關時,也有近7%的大學生回答不上來。
某知名地方衛視,曾經在幾年前做過有關推廣、傳承傳統文化的嘗試,不僅在節目中設置專門的板塊,由演員進行傳統文化知識的誦講,還在節目的選題設置中,大量選用了傳統文化的題材。如以傳統京劇為主題,邀請了梅派藝術的傳承人梅葆玖先生向觀眾介紹京劇的魅力。再如,當《甄嬛傳》熱播之際,節目組還專門邀請到電視劇中的禮儀指導,對劇中涉及的清宮禮儀詳細講解,還對漢服以及當時的音樂進行展示與推廣。
但遺憾的是,盡管該節目在播出之初由于節目主題的新奇引發了不少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的興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帶來的審美疲勞,加之收視率殘酷的現實“拷問”,使得該節目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內容相較于前幾年,已經減少了很多。有人分析,個中原因,歸根到底還是年輕觀眾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致不高。
在紛亂、喧嘩的文化產品中,如何讓傳統文化受到青少年的青睞,不產生文化傳承的割裂與斷層,顯然,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傳統文化可否與時尚元素完美嫁接
“看雁南飛聽春秋配,古人唱啊今人淚,誰借東風驚春閨夢,愛恨唱念凡人神仙?!比涨罢跓岵サ木C藝節目《中國好歌曲》中,有一位選手讓人印象深刻,這位選手將自己的原創曲目融入了藍調、巴薩諾瓦和京劇等東西方音樂元素,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時,也讓傳統的京劇藝術在與時尚的對接中,展示出別樣的魅力。
一個問題曾經一度困擾許多致力于傳統文化傳播的學者們,到底是青少年一代就是不喜歡、不認同傳統文化,還是傳統文化傳播的方式不為青少年所喜愛?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的青少年是認可我們的傳統文化的,只是因為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并不適合他們的口味才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提不起興趣。而如何采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傳播與發揚傳統文化,尤其是將傳統文化中有關謙遜、孝敬、禮讓、敬畏等內容讓青少年主動接受并自覺內化為行動,則必須成為教育與文化工作者迫切努力的方向。
十年前,白先勇面臨著不少爭議,制作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他堅持做了大膽的創新,將時尚作為演出的美學標準之一,親自挑演員、親自參與劇本刪改、親自做舞美的設計,讓一部擁有400多年歷史的傳統名著帶有符合今日審美的時尚色彩,用美到極致的畫面和舞美力求獲得青年人的喜愛。當這部作品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演出時,不少北大學子感嘆,“太美了,美得驚心動魄,也美得讓人黯然神傷……”自那以后,北大學生自發組成了昆曲社,自覺傳承與發揚昆曲文化。這樣一個從“被打動”再到“去打動別人”的過程,其中有不少的成功經驗是值得思考與借鑒的。
再來說說流行文化領域中將傳統文化與時尚元素融合的可貴嘗試?!八嘏吖蠢粘銮嗷üP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了然……”這樣的歌詞許多青年人都不陌生,這是素有“亞洲流行天王”之稱的周杰倫的一首《青花瓷》,自出道以來,周杰倫一直致力于將中國元素融入到西方音樂中,更開創了流行音樂中國風的時代。而從小便生活在美國的歌手王力宏也對中國傳統戲曲有著濃厚的興趣,常常把中國戲曲元素注入他的歌曲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王力宏音樂。
令人欣喜的是,這種“混搭音樂”越來越被人們所喜愛,勾起了人們去了解傳統音樂、戲曲的興趣,更讓我們看到傳統戲曲以一種嶄新的方式獲得青少年喜愛的希望。
為傳統找尋時尚“外衣”,需要一顆真誠的心
當然,為傳統文化找尋到一件時尚的“外衣”,又不傷害文化的氣質與筋骨,這也絕不是輕易就能做到的。需要深厚的傳統文化的功底,需要對傳統文化真正心存敬畏,也需要有一個真誠的創作心態。正如著名編劇霍秉全所說的,國內的編劇寫不出好的作品和人心過于浮躁、對生活不夠真誠有關系。
和霍秉全一樣,持憂慮之心的還有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單承彬,他擔憂的是對傳統文化過度包裝、過度開發所導致的過猶不及。
例如,提倡重視經典,大家便無論老幼一窩蜂去讀“經”;提到回歸傳統,便組織人們修習、操演古代禮儀,主張文化保守,這些都值得我們警惕和反思。中華文化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繼承、批判、革新、創造的變化過程。因此,我們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傳統文化,用揚棄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
單承彬認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國古代教育講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也應該繼承和發揚這樣的理念。我們在贊賞舉辦中學生漢字聽寫比賽的同時,更期待盡快建立引導他們寫好、用好漢字的機制。同樣,舉辦孔圣祭奠,不是以“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為動機,而是真正著眼于尊重知識、尊重文化、尊師重教,只有這樣,方能進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確軌道。
當傳統文化“遭遇”時尚,要警惕的還有許多,有傳統文化的落寞,還有假借傳統文化之名,牟經濟利益之實,而最應警惕的,是人們是否還擁有一顆真正熱愛、尊重傳統文化,希望通過傳統文化中優秀的基因來讓當代人變得更加美好的真心。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