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創(chuàng)作需要“焦裕祿精神”
圖為《焦裕祿》劇照 資料圖片
自2012年央視一套首播后,3月24日晚,“上海出品”的30集電視劇《焦裕祿》再登央視八套。這部由上影集團歷時4年多打造的電視連續(xù)劇,真實生動地還原了一個“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黨的好干部形象。一部主旋律電視劇靠什么走進觀眾內心,釋放持久的精神力量?
弘揚正能量從來不會過時
“《焦裕祿》從頭到尾堅持實景拍攝,堅持將故事的發(fā)生地進行真實對接,始終堅守一個信念——以焦裕祿的精神來堅持創(chuàng)作好這部片子。”
焦裕祿精神誕生在20世紀60年代。峨眉電影制片廠1990年拍攝的電影《焦裕祿》曾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連續(xù)獲得金雞、百花最佳故事片獎。珠玉在前,電視劇《焦裕祿》的重拍意義何在?跨越半個世紀,能否展現(xiàn)焦裕祿精神的時代感?
該劇總制片人、上影集團創(chuàng)作策劃部主任錢建平坦言,在策劃選題之初,大家也曾有過擔心,主要集中在“能不能吸引觀眾”上。“關于電視劇題材的策劃和選擇,上影集團一直堅持主流題材影視劇的創(chuàng)作方向。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長,也是該劇的總監(jiān)制萬伯翱,在創(chuàng)意之初,就竭力提倡并強調焦裕祿精神具有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要理直氣壯地發(fā)揚。上影集團果斷拍板,上海市委宣傳部給予大力支持,電視劇《焦裕祿》得以在上海立項。”
題材既定,從2008年開始,劇組沿著焦裕祿的足跡,先后到哈爾濱、黑河、蘭考及焦裕祿出生地山東淄博等地采訪,掌握了大量一手素材,光是劇本就修改了11稿。2011年4月,在焦裕祿曾經學習過的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電視劇《焦裕祿》拍下第一個鏡頭。錢建平說:“《焦裕祿》從頭到尾堅持實景拍攝,堅持將故事的發(fā)生地進行真實對接,始終堅守一個信念——以焦裕祿的精神來堅持創(chuàng)作好這部片子。”
最終,熒屏上的焦裕祿除了觀眾耳熟能詳?shù)墓适峦猓€呈現(xiàn)出他很多鮮為人知的經歷:他是智勇雙全的剿匪英雄,還是為學技術能與蘇聯(lián)女專家跳交誼舞的知識青年。他當過煤窯苦工、進過哈工大校園、當過工廠技術員,愛唱戲、能喝酒、愛創(chuàng)造……“沿著焦裕祿人生經歷一步一步溯源而上,就會發(fā)現(xiàn)焦裕祿不是一個被貼上標簽的人。”編劇何香久說。充滿人情味的故事,還原了一個真實的焦裕祿。
真實的人物才能穿透歷史
“焦裕祿之所以讓中國人喜歡,不是因主旋律而喜歡,而是因為這個人物是真實的。”
“天上一顆星,地下一個釘。一顆星代表一個人,做好事的人星光閃亮,做壞事的人星光黯淡。”“我是人民的兒子。”“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首播后,劇中焦裕祿的許多臺詞被觀眾在網上熱傳,來自民間的樸素語言,勾勒出焦裕祿深入實際、問政于民的求實作風。
扮演焦裕祿的演員王洛勇回憶,在蘭考拍攝時有一場戲令他記憶深刻。他正在演一場跟鄉(xiāng)親們講話的戲,一個老太太忽然沖出來糾正他有句臺詞說錯了:“焦書記當時不是這么說的,他說的是‘人勤地不懶,處處是金山。’”王洛勇感慨:“這是發(fā)生在半個多世紀前的事,卻讓老太太記憶如此深刻,體現(xiàn)了焦裕祿對當?shù)厝嗣竦挠绊懼螅乖5摼癯G唷!?/p>
“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吸取養(yǎng)分,提煉精華,一定是一部優(yōu)秀作品無法省略的過程。”在錢建平看來,主創(chuàng)人員堅持體驗生活、調查訪問、融入情感,使許多細節(jié)極具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焦裕祿的形象就這樣平實而親切地進入了視線,并一步一步地走向人們的內心。
曾創(chuàng)作《兒女情長》《碧海軍魂》等劇的著名編劇李云良說,《焦裕祿》感動他的是一些微小的細節(jié)。“焦裕祿之所以讓中國人喜歡,不是因主旋律而喜歡,而是因為這個人物是真實的。真實的人物才有生命,才能穿透歷史。”
用藝術的魅力傳播主流價值
“《焦裕祿》的標桿作用,一方面是主人翁展現(xiàn)出來的理想的光芒、信仰的力量為如何做人樹立了標桿;另一方面,在藝術表現(xiàn)上也給搞創(chuàng)作的人樹立了榜樣和標桿。”
《焦裕祿》全面反映了焦裕祿的一生,但又不是“高大全”符號式的表現(xiàn)。它并不以激烈的戲劇沖突取勝,而是跟隨著焦裕祿的生活史一步一步展開。這樣的敘事方式,符合觀眾的審美心理,也成為上海電視劇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英雄人物塑造貢獻的創(chuàng)新手法。“當一個人物的成長融入真實情景里,這個人物就站立起來了。”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教授聶偉說。
在上影集團總裁任仲倫看來,主旋律劇拍好看了,主旋律的“價值”才能被傳播得更深遠。“主流價值的核心就是人的真善美,我們堅定不移地相信主流價值是有價值的。而怎樣通過藝術的力量把這個價值實現(xiàn),是我們必須思考和努力的。”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王曉玉認為:“電視劇《焦裕祿》的標桿作用,一方面是主人翁展現(xiàn)出來的理想的光芒、信仰的力量為如何做人樹立了標桿;另一方面,在藝術表現(xiàn)上也給搞創(chuàng)作的人樹立了榜樣和標桿。”
“能夠創(chuàng)造出這么好的一部作品,本身就需要有焦裕祿精神。沒有擔當意識、使命意識,拍不出好作品。”上海市委黨校教育長曾峻說。焦裕祿精神有沒有過時?上海大學教授、著名社會學家鄧偉志說:“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回答:沒有過時。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應當繼續(xù)大力弘揚,電視劇就是有力、有效的弘揚。”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