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大將軍寇流蘭》將登陸國家大劇院


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自排的話劇《大將軍寇流蘭》將于5月7日-10日登陸國家大劇院,先鋒戲劇導演林兆華聯袂濮存昕等實力主創加盟。該劇曾于2007年在北京人藝百年慶典上作為壓軸劇首次自排,并于2013年遠赴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演出。
|
話劇《大將軍寇流蘭》是根據英國文學巨匠威廉·莎士比亞晚期最后一部悲劇作品《科利奧蘭納斯》改編而成,也是英若誠先生的最后一部譯作,講述羅馬貴族卡厄斯·馬歇斯如何從國家英雄一步步走向毀滅的故事。原著所呈現的人性弱點、政治社會的殘酷面等,自誕生之初便飽受爭議,在莎翁離世七年后才出版。
全劇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和感人至深的情感糾葛,以統治階級和群眾的關系為主線來展開故事。驍勇善戰的羅馬共和國英雄馬修斯因其孤傲倔強、暴躁耿直的性格特點,而不容于眾,被許多劇評家也一直稱為“孤龍”。他不愿被人當面稱頌顯赫戰功,不愿在人前展示傷疤,不愿為取得民眾支持而獻媚……由于這些不諳政治的個性,“大將軍寇流蘭”被陰險狡詐的護民官陷害、被羅馬人放逐,又被對手奧菲狄烏斯利用,最后被伏爾斯人殺害,一個英雄的人生最終成為人性和戰爭的祭品。而導致這個悲劇與羅馬城內輕易就被蠱惑的平民有很大關系,盲目的群民在民官的煽動下,聽信謠言將不同于己的“叛徒”驅逐,英雄的悲劇就此釀成。“他(英雄)不是被敵人殺死的,而是被自己人殺死的。”導演林兆華曾評價該劇是莎士比亞一生最后的經典和輝煌,堪稱真正的悲劇,“不是某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也不是某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它是整個人類的悲劇。”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著名導演林兆華一直有著特立獨行的創作風格,其創作類型趨于多樣化,如現實主義話劇《紅白喜事》(1984年)、前衛話劇《狗兒爺涅盤》(1986年)以及戲曲如京劇《宰相劉羅鍋》(2000年) 和歌劇等。1990年他成立的林兆華戲劇工作室,在舞臺上演出了更多膾炙人口的先鋒作品,如《趙氏孤兒》(2003年)、《白鹿原》(2006年) 等。這些作品打破了傳統戲劇和現代戲劇以及不同類型藝術間的界限,追求藝術的拓展和相互間的融合。此次北京人藝版《大將軍寇流蘭》自2007年首次演出后備受關注的焦點便是劇中音樂風格的運用。林兆華導演為了更好表現戰爭的力量,推陳出新,首次嘗試將搖滾音樂和話劇結合起來。窒息樂隊和痛仰樂隊,兩支搖滾樂隊的現場斗樂象征兩軍的吶喊對壘,同時也恰到好處的渲染出戰爭的壯烈氛圍。而在表達人物內心的波動、群民浮夸的歡呼場面等,現場音樂的直接呈現也給人一種更為真實的聽覺感受。
另外,該劇的舞美同樣繼承林兆華作品獨特的空靈美感。錯落有致的幾架古戰場云梯在光影的渲染下斑斕的交叉在深黑的“高墻”上,盡顯戰爭的混亂之景;而空曠簡約的舞臺、舞臺遠處的“過路人”、”寇流蘭”的一襲黑袍等,也處處流露出“孤龍”的社會游離之感。”大膽創新的音樂、細膩豐富的演技、震撼人心的群演,屆時在國家大劇院觀眾可共聆“孤龍”的英雄挽歌,齊品人生的戲劇舞臺。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