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藝考頻現雷人考題引爭議
【觀點】無厘頭式的教育創新對考生既不負責也不公平,莫把藝考當做一場作秀
郭美美跟哪個機構有關?魯智深相當于現在的什么職務?如何看待歌德的“異端說”?下列哪個稱呼與女同性戀者無關?國際象棋棋盤的規格?美國副總統拜登訪華光顧了哪家餐廳?……這可不是什么娛樂智力競賽,而是這些天如火如荼進行的藝考的試題內容。這些千奇百怪、天馬行空的考題,著實讓不少毫無心理準備的考生看傻了眼,也引發了網友褒貶不一的議論。
針對網友對試題內容的爭議,北京電影學院的老師給出的解釋是,“報考導演專業的考生知識面一定要廣,不僅僅是要求他們具備一定的專業性,導演這份工作是一個講究創意的工作,試題無可厚非。”還有一些力挺此類試題的網友認為這是應試教育的一個進步。
不可否認,這些試題的“知識”覆蓋面的確非常廣,校方需要學生關注時事、開拓眼界的訴求很強烈。可是細思量,這種“百科全書”式的試題真的適合考生嗎?憑這樣的試題就能真的招到高素質的學生嗎?這真的可以算作是教育上的創新和與時俱進嗎?恐怕并不盡然。就像有考生感慨,北電導演系考試真的把我hold住了,北電招的不是電影人才而是全能的社會青年,那張考題有人要是能得滿分我都愿意給他跪下,看見試題立馬明白神馬叫浮云。
如果說這樣的試題能夠體現出學校的創新,那么依筆者看,這種創新充其量是一種無厘頭式的創新,而且對考生也是一種十分不負責任的表現。提高對藝考生的要求,加強藝考生在人文歷史等方面的積淀修養自然無可厚非,但是,這一愿望的實現非得要建立在偏題怪題滿天飛的基礎上嗎?況且,對于很多藝考生來說這也是不公平的。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因為喜歡某一個藝術項目,從小就將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到后來為了備考,不得不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去學習,顧此難免失彼,面對如此又偏又雷的試題,他們怎不望洋興嘆。再說,藝術院校招藝術生,最終是希望能招到具有較高藝術素質和相關藝術門類培養潛質的學生,而這些考題真的能夠體現考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潛質?
這幾年,隨著藝考熱越來越凸顯,與此相關的話題也是層出不窮。從之前的秀泳裝、量三圍,到去年的明星考生,再到今年的雷人考題,給人一種感覺就是,藝考本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關系到莘莘學子的前途,可是現在卻逐漸成為一些人炒作、娛樂的又一新領域。別把藝考當做一場作秀,這是個值得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