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孩童模仿“灰太狼”燒傷同伴
【觀點】 父母不能把責任完全推給文化產品制作者,應幫助孩子樹立對生活和生命的基本態度
“我還會回來的……”這一句經典臺詞,為絕大多數小朋友所熟知。《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故事就是圍繞著狼與羊的斗智斗勇展開的,比如灰太狼每次抓到羊之后,都會考慮怎么吃,是蒸是煮又或是烤?不幸的是,這一劇情卻被一群頑皮的孩子搬到了現實之中,但烤的不是羊,而是人。日前,據有關媒體報道,某地有孩童玩耍時模仿灰太狼烤羊的動畫片情節,將玩伴嚴重燒傷。事件一出,《喜羊羊與灰太狼》這部國產原創動畫片成為網友炮轟的焦點。
其實,盲目模仿影視作品造成少年兒童受到傷害的悲劇近些年時有發生。如廣東7歲女孩模仿電視劇《還珠格格》里小燕子上吊自殺;重慶小朋友模仿電視劇《神雕俠侶》動作,被水果刀劃傷脖子差點傷及動脈和氣管……影視作品故事往往都“過于快速”地進入兒童生活的世界,而這些故事中所描寫的情節很可能是經過夸張、想象的,并不一定符合實際生活經驗。然而這一時期的兒童又不能完全區別現實與虛構,難免誤以為真,產生模仿的沖動。
那么該如何杜絕此類悲劇,除了影視制作者應該有所反思,盡量制作出格調健康、積極向上的優秀作品,為孩子們創造更加適合的文化生態環境和成長空間外,作為孩子的父母也應該不僅幫助孩子甄別,更應幫助孩子樹立一種對生活和生命的基本態度。孩子在觀看影視作品時,家長最好陪伴孩子一起觀看,對于孩子不能理解的內容及時給予解釋,以免造成對孩子的誤導。父母作為第一監護人,不能動不動就把責任完全推給文化產品的制作者,每一個父母都應該多花心思,讓孩子們明白:無論是人還是動物,我們應該保持對生命的敬畏,而不是隨意傷害。可能幼小的孩子還不能一下子完全理解這種態度包含的意義,但如果我們真正關心孩子的成長,我們就應該學會去關懷孩子對藝術世界的理解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