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正逐步衍化為當今世界的基礎媒介,以平臺為依托,構筑起數字經濟“動脈”,深刻影響著各行業和生活各方面的變革。5月1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導、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主辦、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承辦的2023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行業年會在京舉行。年會以“新時代 新直播 新舞臺”為主題,發布了《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行業發展報告(2022-2023)》《直播與短視頻行業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白皮書(2023)》《中國直播行業助力鄉村振興研究報告》等,頭部直播與短視頻平臺、文藝表演團體、業內專家、主播達人等百余名業界代表參會。
本屆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年會主論壇從“云演大戲”“云榮百業”“云承活力”“云傳文化”“云旺三農”五個維度進行主題分享,全貌呈現當下直播、短視頻深度融入各行各業、生產生活,撬動經濟社會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深度賦能,進一步在平臺經濟中“挑大梁”
年會上發布的《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行業發展報告(2022-2023)》(以下簡稱《報告》)中顯示,直播與短視頻行業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不斷激發新市場、新業態、新角色,沉淀新內容、新場景、新故事。《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行業整體市場營收1992.34億元(不含線上營銷(廣告)業務),同比增長8%。截至2022年,累計網絡主播賬號超1.5億,超10億內容創作者賬號,帶動就業機會超1億,主要直播、短視頻企業吸引求職者數量約50萬人。《報告》認為,受宏觀經濟和疫情影響, 2022年直播與短視頻行業整體承壓,但呈現“韌性強、彈性大、潛力足”的增長特點,直播與短視頻行業進入平穩增長階段。
《報告》預測,在可預見的未來,直播、短視頻行業將持續并進一步在平臺經濟中“挑大梁”,匯聚更加豐富的內容、融入數字經濟、講好中國故事、輻射海外市場、引領正向價值。數字紅利和網絡新動能也將繼續向地理位置偏遠、經濟水平相對落后的地區和人群拓展,而多方參與、鼓勵創新與公平的競爭環境也意味著網絡表演直播和短視頻行業新發展格局的到來。
>>成為“新農具”,助力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
《報告》指出,當前直播、短視頻平臺逐步向互聯網基礎應用過渡,通過深度賦能數實融合、就業創業、文旅推廣、助農普惠等,服務于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譬如,平臺以“紐帶”功用牽引著供需兩端,為工業品、農產品的高效流動開辟了道路,為帶動就業與新職業的發展開拓了空間;借助直播、短視頻,傳統文化賡續、國際傳播創新得到了社會多主體的共同演繹;農貨通過直播間的一串串訂單走遍大江南北,平臺社區成為培養鄉村人才的“第二課堂”和基地,鄉村文旅的稟賦被激活。
直播和短視頻的突破性進展和強大社會效能突出體現在助力鄉村振興上。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聯合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對直播平臺企業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的具體項目和實施過程進行調研監測,形成《中國直播行業助力鄉村振興研究報告》,總結了幫助農民致富增收,助力農民渡過疫情難關;直播成為農民的“新農具”,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創業;推動農產品產業鏈升級,助力農產品對接國內大市場;帶動鄉村旅游發展,助推“產業+旅游”融合發展;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展示鄉村文化魅力;特色公益活動賦能鄉村教育,助力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共享等直播平臺助力鄉村的六大發展成效。通過展示直播平臺企業在參與脫貧攻堅工作過程中取得的經驗成果,對優秀的方式方法進行推廣,為進一步探索直播行業助力鄉村振興提供數據、案例和經驗支撐。
>>“精準滴灌”,“未成年人保護”再出實招
《報告》提出,2022年以來,立法立規、專項治理、扶持引導多管齊下,監管邁向體系化,模糊地帶被進一步擠壓:一方面,國家與地方對產業的政策扶持貫穿全年,不斷下沉;另一方面,從內容到主體,法治與監管進一步融合協同。監管引導下,直播、短視頻平臺機構強化自律合規,構建“清朗”基因,在常態化監管與“共贏”理念之下,對行業的管理重心向“網絡主播行為規范”“未成年人保護”兩個方面“精準滴灌”,針對直播與短視頻領域出現的新
現象、新問題,相關部門開展專項治理行動,綜合施策、標本兼治。
近年來,隨著直播與短視頻等互聯網平臺的迅速發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愈發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直播與短視頻行業未成年人保護白皮書》 (以下簡稱《白皮書》)在本次年會上由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潘燕正式發布。《白皮書》顯示,政策指引下,國內主要直播與短視頻平臺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一直動態向前,不斷推陳出新。青少年模式優化、技術防控、隱私保護、權益保障、問題處置、正向引導、協同共治,是平臺未成年人保護的主要方向。《白皮書》總結了100條代表性舉措,并在此基礎上提煉了30條近兩年來平臺的創新舉措,匯聚形成“直播與短視頻平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創新趨勢圖鑒”。
《白皮書》指出,無論是為青少年量身打造專屬功能,還是優化算法幫助未成年用戶更高效地獲取優質內容,抑或是通過技術防范“網絡暴力”“隱私泄露”等現實問題,創新舉措都為未成年人保護升級打開空間。值得注意的是,在織牢織密防護網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平臺主動擁抱時代需要,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培育、正向價值觀引導等提上日程。越發講究疏堵結合,成為孩子們安全可靠的數字工具、豐富多彩的知識寶庫、友好文明的社交場所,是直播與短視頻平臺前行的方向。
會上,中國演出行業學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會員企業共同制定并發布了《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行業“青少年模式”自律規范》,倡導落實企業責任,持續優化平臺青少年模式,將未成年人保護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