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一聲情并茂50年
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已經從藝50年了。出道至今,李谷一演繹和首唱了600余首作品。同時她也認真地思考、梳理自己的藝術實踐,“中國唱法”是當前她最關注的學術命題,作為一名藝術經驗極其豐富的藝術家,她渴望通過自己的實踐總結,切實地推動歌唱理論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李谷一在從藝50周年演唱會上
“小學老師發現我的音樂天賦”
記者:最早發現您音樂天賦的是誰?您自己是何時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的?
李谷一:最早的時候,是我的小學音樂老師羅老師。他發現我的音樂天賦很好。那個時候,我就讀的是湖南師范大學員工子弟小學,學生都是教職員工的孩子,我唱歌特別好,有小聰明,老師便經常鼓勵我,有什么歌詠比賽盡力安排我去參加。那時候,他還給了我點小“特權”,把器材室的鑰匙給我,讓我去彈學校唯一的風琴,自彈自唱。我對音樂的感覺則是源自家庭的熏陶,當時,我們家有留聲機,像梅蘭芳先生的唱片,《藍色多瑙河》的唱片我家都有,還有日本的歌曲。當時,我回家寫作業之前,還經常先聽聽這些唱片。盡管我音樂聽得比較多,老師也很重視,但我個人當時并不愛唱歌,因為在那個年代,心里總覺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我父母都是教師,我自己也希望將來能當一名醫生或教師,唱歌只能算業余愛好。畢竟,在那個年代,搞文藝會被人看不起。
記者:花鼓戲對您的影響大嗎?在您的演唱中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李谷一:我上中學的時候,幾大藝術學校來招生,有中央音樂學院、湖南藝校、解放軍藝術學院等,老師便推薦我去。體檢的時候,我還是童聲,沒變聲,這樣我就去了湖南藝校。藝校的儲老師對我說,你先到舞蹈系學舞蹈,變聲后再學音樂。當時,我們都很聽老師的話。我便去學舞蹈,專門學中國古典舞。這期間,國家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國家的經濟形勢很困難,我們學校的教學也中止了。還好,我在舞蹈系里得了個稱號“舞蹈系的小百靈”,老師便推薦我去花鼓戲劇團。雖然花鼓戲在湖南是很有名的,但我之前并沒有聽過花鼓戲的劇目,并不了解花鼓戲是什么。這樣,我就做了花鼓戲的演員。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