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黨堆錦藝術展在京舉辦
2011年12月29日至2012年2月5日,在北京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舉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黨堆錦藝術展。山西省首批工藝美術大師凃必成的128件上黨堆錦藝術作品在首都北京首次亮相,這也是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第一次在京舉辦的個人藝術作品展。
上黨堆錦藝術,俗稱“長治堆花”,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的山西古上黨地區(今長治市)所特有的民間傳統手工藝術品,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歷史。早在1915年,上黨堆錦《春夏秋冬》四條屏在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參展而蜚聲海內外。2008年,上黨堆錦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上黨堆錦參展上海世博會,并進行現場演示,國內外參觀者贊不絕口。2011年9月,34件上黨堆錦精品赴寶島臺灣展示,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上黨堆錦藝術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手工藝術品之一。它用絲綢錦緞特殊布料重新詮釋傳統意義上的繪畫,化平凡為神奇,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中的一朵奇葩,享有“立體國畫”之美譽。尤其是凃必成將上黨堆錦藝術與佛教文化的緊密結合,使佛像在長達二千五百多年平面和立體兩種造像形式的基礎上,又增添了一種新的絲質軟體浮雕造像形式,已在佛教文化藝術中大放光彩。近幾年來,凃必成潛心研究古老的上黨堆錦工藝并將其發揚光大,成功地研制出了西方油畫內容的作品,使東方古老的工藝美術和西方獨特的油畫藝術非常巧妙地融為一起,創造出了一種“立體油畫”藝術新品種。上黨堆錦藝術是高檔禮品和極具藝術價值的收藏品。
凃必成(本緣),1947年6月出生于三晉古鎮端氏,自幼習畫,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高級工藝美術師,山西省首批工藝美術大師,中華堆錦藝術家。1968年開始從事大唐絕藝——上黨堆錦藝術的制作、設計和研究工作,系上黨堆錦藝術推陳出新第一人。凃必成的上黨堆錦藝術精品參加過1972、1987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第一、三屆工藝美展,后又多次參加全國性工藝美展,并多次榮獲金、銀、銅及優秀獎。2003年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評為全國科技專家。2007年,凃必成被中國文聯和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堆錦); 2009年,凃必成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授予“中國知識產權文化大使”稱號。凃必成創作的堆錦精品多次獲國家、行業協會等相關部門和領域的殊榮,其中堆錦精品《觀音?文殊?金剛手》和《白度母》榮獲“百花杯”和“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堆錦精品《佛堂全像圖》、《巍巍太行》、《祥壽五佛母》和《釋迦牟尼佛會》被國家文物局和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評為“中華民族藝術珍品”。2011年,在中國(深圳)國際文博會上一舉奪得“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一金三銀的好成績。其個人事跡被國家、省、市及海外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所報道。
參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黨堆錦藝術展開幕式的嘉賓的有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宋北杉,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長楊自鵬,世界華人華僑社團聯合總會主席、孫中山基金會主席何威廉,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潘莉萍,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李幼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同祿、王樹文、常世祺等二十多個單位的五十余人。
(編輯:孫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