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位“非遺”傳承人獲頒第二屆中華薪傳獎
時間:2013年06月07日來源:新華網作者:
新華網北京6月6日電(記者周瑋)數十位身懷絕技的“非遺”傳承人6日在京獲頒第二屆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
此次原本有60位傳承人獲獎,但蒙古族長調民歌代表性傳承人寶音德力格爾不幸去世,未能親手領到這個獎項。從草原人送給她的稱號——“長調歌后”“草原百靈”“草原夜鶯”,就可以想象她純凈而豪放的歌聲。她將蒙古族長調藝術引入了正規的音樂教育殿堂,將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民族音樂教育事業,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蒙古族長調藝術人才。
正如國家“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祁慶富所說:“今天獲獎的各位代表性傳承人求真務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為傳遞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正能量做出了突出貢獻。”
“薪火傳無盡,春從臘底生。”頒獎機構、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希望獲獎的傳承人繼續發揚以往的精神,把中華民族的傳統技藝在口傳心授的方式中傳承,毫無保留傳承給年青一代。”
此次獲獎的傳承人中,有從打磨顏料、制作畫布的學徒成長為青海熱貢藝術代表性工藝美術大師的西合道,有使絕跡京城20余年的書館評書重新恢復的古稀評書代表性傳承人連麗如,也有將科學理念引進刺繡創作的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張美芳,他們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不僅肩負著延續傳統文脈的使命,彰顯著遺產實踐能力的最高水平,而且對確保“非遺”傳承內在動力的持久恒定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3年文化部、財政部等啟動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奠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基礎,整整十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成為民眾耳熟能詳的常用語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已經在全社會深入人心。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