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勝男
網絡作家蔣勝男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這些年,她在兩會上的議題每年都能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成為溝通的橋梁、提出解決方案,這種理性和建設性是珍貴的。”在蔣勝男的這些珍貴的建議中,連續兩年與“網絡文藝”有關。去年她提出《關于將網絡文藝確定為專門文藝類別加快推動發展的建議》,今年她又提出《關于網絡文藝突破“九龍治水”,形成“拳頭效應”,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力量的建議》,希望能夠將目前分散化發展的網絡文藝聚合成一股更強大的力量。
連續兩年的“網絡文藝”相關建議,既是身為網絡作家的她提出的中國文藝發展的“行業”之聲,更多的是關系到10.51億網民以及下一代健康成長的公共議題。
附:
關于網絡文藝突破“九龍治水”,
形成“拳頭效應”,
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力量的建議
蔣勝男
全國政協委員
網絡作家
大力發展網絡文藝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為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文藝提出的重大任務。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僅網絡視頻(含短視頻)一項,用戶規模已達9.95億。黨和國家始終順應時代潮流,引領網絡文藝發展。新時代十年,網絡文藝蓬勃發展結出的累累精神碩果,為文化自信自強作出了生動注解。與此同時,充分推動網絡文藝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力量,還需從根本上解決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制約因素。
一、分散的網絡文藝管理狀況,難以更有效地提供服務黨的中心任務的集中力量。當前,網絡文藝主要由文化文藝相關單位如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文聯、中國作協等承擔管理服務的職能,此外,網信、教育、科技、工信等部門在網絡文藝監管方面也承擔一定職責。這種“九龍治水”式的分散管理缺乏統籌規劃,無法形成合力,不利于集中網絡文藝的優勢力量,更加精準、更高質量地服務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
二、碎片化的網絡文藝生產狀況,難以更有力地支撐創造文藝高峰。網絡文藝發展缺乏頂層設計和系統性籌劃,“見招拆招”式的零散應對,無法清晰、明確、精準、到位地團結引導網絡文藝工作者,激發“文藝網軍”創作活力和精品化生產潛力,促進全社會文化文藝創新創造力的進一步迸發,難以為鑄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提供網絡文藝支撐。
三、樸素自發的網絡文藝火花,需要專業化組織化的指導和凝聚。網絡文藝數以億計的從業者與活躍用戶,特別是青年群體,伴網而長,對網絡文藝有特殊的親近感和認同感。他們既是網絡文藝創作的參與者、生產者,也是欣賞者、消費者。面對網絡文藝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諸多不良現象,如早期粗放式發展積累的侵權問題頻發,資本逐利和市場控制對網絡文藝的侵蝕,技術的過度使用導致人文精神的消弭,網民非主流的文化趣味與主流價值觀相沖突的隱憂等,從長遠著眼,從根本上解決網絡文藝發展瓶頸問題,解決網絡文娛領域治理難題,更好對社會尤其是青少年產生良好影響,需要行業組織履行責任、彰顯擔當,發揮專業化、組織化優勢,指導網絡文藝推動其加快發展。
針對以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制約因素,提出相關建議如下:
一、在中宣部統籌領導下,由黨和政府聯系文藝界的橋梁紐帶職能履行者中國文聯牽頭建立網絡文藝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通過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不斷加強和深化對網絡文藝工作規律的認識,準確把握、集中突破網絡文藝工作的難點、重點,綜合統籌、協同推進網絡文藝發展及治理工作,切實推動網絡文藝高質量發展。
二、成立全國網絡文藝工作者協會,充分發揮網絡文藝工作者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約束的重要作用。建立并完善聯系服務網絡文藝工作者、引導網絡文藝發展的工作機制,確立團結凝聚網絡文藝工作者的有效抓手,對行業內重要平臺、骨干人才、基本數據、優質資源等探索出聯系、服務、應用的有效途徑和方式。
三、制定國家級網絡文藝發展規劃,充分指導網絡文藝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更好發揮精神力量。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做好整體謀劃布局,統籌推進事業和產業、精品創作和科技創新、傳播力和輿論引導力提升、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等的貫通發展,更好地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發揮網絡文藝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加強網絡文藝的科技、教育、人才支撐和培養體系。深入研究網絡文藝的深度合成、全景沉浸、元宇宙演進和數字人虛擬主角創作表演、數字化創新賦能方式等新技術新業態,激發行業活力。加強網絡文藝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專業性,加大網絡文藝創作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網絡文藝領軍人才。不斷推進網絡文藝獨有的“兩學一話”體系建設,成立網絡文藝高端智庫,加強網絡文藝理論和實踐研究,推進相關學科建設。
五、加強以網絡文藝為特色的全球文明互鑒和交流活動。建立系統化的國際傳播機制,拓展網絡文藝海外傳播的渠道,加強網絡文藝創作規劃,將超越民族和國家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融入至網絡文藝產品的創作之中,充分發揮網絡文藝的力量,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