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亨林:去偽存真讓書壇風清氣正
《中國藝術報·維權行動》
中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在豐富的文字記載中得以生動再現和傳承,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書法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時代的嬗變,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燦爛寶庫中一顆璀璨多姿的明珠。
在時下“收藏熱”的潮流中,不僅有民間藏家一擲千金購買書法名家的作品,而且在國際國內大型拍賣會上,書法作品的成交價也屢創新高,成為收藏與投資的新亮點。然而,就在眾多令人咋舌的天價紀錄屢屢被打破的背后,一些書法家卻遭遇到仿冒作品以假亂真被拍高價而藝術家維權無門的尷尬局面,書法界希望加強維權的呼聲日益強烈。為此,中國文聯權保部專訪了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維權鑒定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名譽主席、中紀委駐司法部紀檢組組長韓亨林。
韓亨林指出,中國的書法藝術博大精深,練習書法,不僅僅是寫好漢字那么簡單,更可以磨練意志,陶冶情操,昌明心性。歷史上有造詣的書法家,大多也是思想家、文學家,是后世學習的楷模。然而一些人功利思想嚴重,在利益的驅使下,將書法當做牟利的工具,著實令人遺憾。
談及書法界的造假侵權現象,韓亨林介紹,最常見的就是以臨摹為名混淆視聽仿冒名家手跡。韓亨林認為,學習書法藝術有其獨特的過程和方法,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臨摹。臨摹本是研習書法的入門方法和必做功課,目的不僅僅在于追求形似,還要讓臨帖者在不斷練習中,揣摩原作中蘊含的字體與筆法的精髓和神韻,去體會原作者的創作心境和藝術思想,去體味和學習書法作品中蘊藏的中國文化的追求與風骨。但是,臨摹絕不能成為有些人仿冒他人作品,通過造假牟取不法利益的理由。
除了仿冒,韓亨林認為現今書法界還存在其他侵權盜版和不良行為。有的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制作仿真度極高的贗品,牟取不法利益。在一些書法比賽或展覽中,有的人為了入展和獲得好的名次,以提高其知名度,在創作時采用補筆或者拼貼的方式來美化自己的作品,彌補其書法技藝上的不足。有的甚至不惜花重金請人代筆參賽。此外,諸如書法行賄、藝術腐敗等現象更加令書法愛好者和全社會為之痛心。
通過去偽存真,遏止造假、仿冒、侵權之風是書法界的共識,韓亨林建議通過以下手段加強書法界的維權工作:
一是積極探索建立權威的書法作品鑒定機構。拍賣會上贗品大行其道、書畫市場魚目混珠,在書法家維權無門的同時,書法收藏者的利益也無法保障,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國沒有權威的司法鑒定機構能夠對書法真品和贗品進行準確的判斷,無法為司法、行政機關辦案提供科學的意見。目前,中國書協已在真偽鑒定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成立了維權鑒定工作委員會,中國文聯和中國書協應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探索,推動建立具有司法鑒定資格的權威鑒定機構。依托機構組織業內專家,整合技術力量為委托人出具法律意見書,為司法機構辦案、行政機構執法提供鑒定意見,并根據整理、提取出的普遍性侵權特征,為文化市場管理部門提供線索,從而取締、制裁進行制假、販假的單位和個人,有效改善藝術品市場李逵與李鬼并存,魚龍混雜卻難以正本清源的狀況。
二是要制定藝術品市場的行業規范。在當今藝術品市場逐步繁盛的背后,交易機構和個人從業門檻低、經營資質不夠、證照不齊等情況仍客觀存在。受急功近利的短視思維影響,一些藝術品交易者放棄了應有的社會責任,只看利益,不講原則;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公然制假販假,將藝術品交易當做投機牟利的新的“淘金地”,這些問題應引起管理部門的足夠重視。中國文聯、中國書協應該立足本職積極推動有關部門盡早修訂完善藝術品交易的管理規定,并促進藝術品市場交易行業規范出臺,為規范藝術品交易定下“規矩”。
三是要規范書法展覽和書法比賽。舉辦書法展覽和書法比賽,原本的目的是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交流書法技藝、展示書法成果,讓更多的人關注、熱愛中國書法。但如何應對書展書賽上屢屢爆出的代筆、補筆、拼接等行為,需要全行業特別是活動組織者認真思考。應通過完善和規范比賽、展覽的規則,建立曝光機制,要求參賽、參展人現場創作等方法和途徑,對此類行為予以抵制,維護書展書賽的權威性和書法藝術的純潔性。
四是加強執法,查辦一批大案、要案。長期以來,一些不法分子有恃無恐,敢于鋌而走險制售侵權書法作品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執法打擊力度相對薄弱。在了解到國家文化主管部門、版權管理部門正計劃采取措施,開展專項行動打擊書畫侵權后,韓亨林認為這種思路和方法非常可取,并應該形成常態。運用執法手段,查辦一批大案、要案,向社會公布書畫制假販假生產鏈,在打擊不法分子制假販假氣焰的基礎上,也可以幫助藝術品消費者擦亮眼睛,識破仿冒品制作者設下的騙局,壓縮偽作的市場空間,凈化藝術品交易。
五是加強宣傳,提升書法從業者的維權意識和法律素養。書法圈內有人提出“維權難,不僅耗時長,而且收效往往不顯著。與其在維權上耗費成本,還不如多寫兩幅字的收益大”。韓亨林認為這樣的思想極不可取,對侵權盜版行為聽之任之,就等于對違法行為的默許和縱容,久而久之影響的是整個書法藝術和相關行業的發展。他認為,書法維權一方面要通過有關部門、人民團體和行業的不斷推動,另一方面也要求書法家和書法從業者從自身做起。中國文聯、中國書協要通過加強宣傳,提升書法家和從業者的法律素養、維權意識,從每個人做起,加強維權自覺,讓書法界的侵權盜版行為無處藏身。
韓亨林指出,字如其人,衡量一個人書法藝術的造詣不僅僅在于其技藝是否精湛,更在于他的道德品質和內在修養,藝德才是書法家的立身之本。對于權益保護部的設立,韓亨林表示祝賀,并希望中國文聯和中國書協能夠依托這一部門,加強書法維權工作,通過去偽存真,讓書壇風清氣正。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