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本斯作品欣賞
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 佛蘭德斯畫家,巴洛克畫派早期的代表人物。他是歐洲第一個巴洛克式的畫家。他的繪畫著眼于生命力與感情的表達,華麗的巴洛克風格是我們理解整整幾百年藝術發展的重要資料。他一生的豐富閱歷,充分展現在他多彩多姿的創作中。他的肖像畫技巧完美,引人入勝。
作品欣賞:
魯本斯作品《基督升架》
《基督升架》,據《圣經》記述:耶酥被判處磔刑,兵丁們將他押解到各各他山刑場,劊子手們剝光了他身上的衣服,將他釘在十字架上,并在他的頭頂掛一塊牌子,寫著“猶太王”示眾。耶穌是在正午處刑的,據說當時傾刻遍地黑暗,持續三個時辰之久。臨刑時耶穌毫無畏懼,大聲疾呼:“我一向光明正大。”很多畫家畫過這一題材。魯本斯于1610年創作的這幅祭壇畫,有自己的特色,一群具有力士般體格的劊子手們,正使盡氣力豎起背附耶穌的十字架,眾劊子手們顯得心虧而殘忍,正手忙腳亂地拉扯十字架,而耶穌卻以極大的毅力強忍著肉體受酷刑的苦痛,表現出英雄般的鎮定自若,他雙目注視著蒼天,仿佛獲得那無限太空中上帝所給予的力量,他不為暴虐所摧,決心為拯救人類而獻身,正在向世人表白“我一向光明正大”的磊落胸懷,這是一位人類英雄為正義、為信仰而獻身的典范。畫面人物形象組合成金字塔形,劊子手們互相扭動穿插形成一個層次,更襯托出臨危不懼的基督形象,表現了邪惡壓不倒正義的思想。魯本斯在人物背景上描繪一棵被狂風吹動的大樹,與狂暴扭動的劊子手身軀相呼應,使全畫處在一種旋風般的激情中,產生激烈的運動感,這使人們想起丁托雷托的構圖和威尼斯畫派的色彩。
魯本斯作品《基督降架》
《基督降架》,基督被釘死在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親友和信徒們絡繹不絕地來悼念他。有一位叫約瑟的亞利馬太城人,受眾人之托求見羅馬祭司彼拉多,允許埋葬基督的尸體。《基督降架》就是描繪這個情節。畫家以強烈的明暗對比,卡拉瓦喬式的聚光法布置畫面,人物組合成對角線式安排:基督的尸體處于中心的亮區頂端,那位老者用嘴含著布,托著基督的臂膀,他就是信徒約瑟。承受降下基督身體的穿紅袍者是約翰,對應的那位長胡子老人是彼得;抬手撲向基督痛不欲生的是圣母瑪利亞,那位虔誠而多情地捧著基督腳的是抹大拉。在這幅畫中沒有激烈的人物動勢,沒有強烈的激情,只有充滿崇敬的愛和深沉的哀傷,畫中人物被黑暗所包圍,沉浸在無限的悲痛之中,好似山川大地也為基督的死而默哀抽泣。
魯本斯作品《化妝的維納斯》
魯本斯作品《瑪麗·德·美第奇抵達馬賽》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