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之一。在廈門市文聯指導下,廈門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努力推進民間工藝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生產生活中展現民間工藝藝術價值,在文化傳承和鄉村文化振興方面釋放新的活力。
一、以展覽助推民間工藝引進來走出去。廈門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逐漸形成漆線雕、石雕、錫雕、漆器、瑪瑙雕刻等廈門民間工藝資源。這些民間工藝蘊含著廈門人獨特的文化記憶和家園情結,體現了廈門人的聰慧才智和豐富的創造力。但由于民間工藝的民間性,因此,往往也是宣傳少、展示少,深藏閨中無人知。為此,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充分發揮行業主導作用,每年舉辦數場大型民間工藝展覽展示,向市民宣傳推介。去年,市民間文藝家協會舉辦廈門市民間工藝精粹展,共展出廈門53位藝術家的130多件民間工藝作品,特別是集中展陳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雙邊活動期間展示的非遺精品,體現了廈門民間工藝的獨特魅力與風采。近年來,廈門市文聯還舉辦了《我們的家園》大型民間藝術展、“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廈門民間藝術精品展以及“守望中綻放輝煌——廈門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作品展”;“藝術還原生命——魚骨藝術作品展”等民間工藝展覽展示活動。組織創作、選送民間工藝參加中國文聯、中國民協主辦的“中國精神·中國夢”全國農民畫畫展、全省農民畫展;推薦選送剪紙藝術家主題剪紙作品評選活動。通過這些展覽展示,讓更多人了解熟悉廈門民間工藝,助推廈門民間工藝走出去。
二、以會員交流帶動民間工藝繁榮興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充分發揮團結聯絡會員的職能作用,每年舉辦會員聯誼活動,加強會員之間的交流,推動會員比學趕超。福建廈門海滄區的東埔村被稱作“瑪瑙村”。 東埔村曾是地處偏僻的貧困村,上世紀80年代末,臺商在東埔村建廠引入瑪瑙加工產業。廈門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張武陽接手瑪瑙加工廠,村民們紛紛效仿,東埔村建起了近百家作坊或工廠。為提高瑪瑙加工工藝水平,市民文協在組織會員和從業人員進行交流學習、比學趕超,東埔瑪瑙不僅實現了產量的劇增,更形成了完整的瑪瑙產業鏈。由東埔瑪瑙村參與制定的瑪瑙標準成為省級標準,瑪瑙雕刻產業現成為海滄區最具特色的文化產業之一。如今,東埔瑪瑙村已成為我國知名的瑪瑙進口、生產、銷售基地,年均進口近2萬噸的瑪瑙原料,占據國內瑪瑙進口總量的80%、國內80%和國外60%的瑪瑙銷售市場份額。全村現有瑪瑙年產值2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00個。通過瑪瑙產業東埔村村民實現了增收,從農民轉型為產業工人和經營管理者。廈門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謝建東在漳州市長泰縣馬洋溪生態旅游區后坊村,創建中國龍人古琴文化村。市民文協通過會員交流活動,助推古琴文化傳播。龍人古琴文化村吸引了大批古琴愛好者、學習者到來,帶動了鄉村游的發展。如今,文化村占地約1800畝,擁有龍人斫琴坊、龍人古琴研究院、福建省龍人書院、福建龍人古樂團等機構,集古琴制作、琴學研究、文化教育、藝術表演、以及研學于一體,已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古琴文化的重要基地。
三、以培訓帶動民間工藝人才隊伍壯大。廈門傳統民間工藝的工匠們長期堅守在生產一線,并做出了突出貢獻。但由于傳統民間工藝產業收入待遇低、勞動強度大、短期內難見效等原因,工藝師多數屬于體制外,得不到學習培訓機會,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學習、從事民間工藝,出現了掌握人才緊缺、技能落伍等問題。廈門市文聯把民間工藝人才培養作為推動鄉村經濟發展、保護傳統文化生態的重要環節,通過各種方式加大對民間工藝人才的挖掘、培養,努力打造一批學以致用的民間工藝人才。近年來,市文聯每年舉辦文藝骨干培訓班,市民文協都積極組織會員參加培訓。市民文協舉辦“傳承與發展——新形勢下民間文藝工作者”主題培訓班。市民文協還充分利用承辦中國文聯、省文聯及中國民文協等在廈門研討會、培訓班機會,大量組織會員參加培訓。東埔村的瑪瑙產業轉型提升的關鍵在于如何提升從業者的技術水平和文化綜合素養,市民文協加強指導,通過組織村民赴臺灣和國內瑪瑙、玉石發達地區進行行業考察,邀請國內瑪瑙工藝大師來東埔授課,對東埔瑪瑙從業者進行技術指導和職業培訓;另一方面,積極協助爭取政府支持,針對東埔瑪瑙從業者開展電子商務培訓班,該村三分之二的村民通過繼續教育、行職業培訓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養,逐漸適應瑪瑙產品向高端化和定制化、銷售向互聯網發展的行業轉型。民文協積極支持龍人古琴文化村在村民文化培育方面作用。自2011年起文化村連續舉辦8屆古琴文化藝術節,吸引了大批國內外古琴學者、藝術家集聚后坊村,讓更多的村民開始認識和熱愛古琴文化,不斷提升后坊村的鄉村文化。每年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閩南師范大學、泉州師范學院等院校都會組織大學生到龍人古琴文化村開展古琴研學活動。
四、民間工藝發展推動協會的行業建設主導作用的發揮。有為才有位。市民文協以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和福建百花文藝獎、福建民間文藝“山茶花獎”為目標,積極推薦選送會員參加展覽展示、作品研討、推薦參賽活動,推動會員們在全國各種大賽中爭金奪銀,展現風采,從而推動市民文協的行業建設主導作用的發揮。近年來,廈門市有近百件作品在國內外大賽中獲獎,其中沈錦麗、莊晏紅、蔡超榮三人3件作品獲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工藝美術獎;集美區舞龍《集美陣頭弄龍》獲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文藝表演獎;夏敏民俗學術專著《紅頭巾下的村落之謎》獲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三等獎。協會會員楊廣敏、夏敏、莊晏紅、武楊、林翰冰、王志強、蔡彩石羨、陳建純、潘志堅、梁金城、陳珠庭、鄭天泗、陳萍等許多會員在全國、省、市獲獎和獲得榮譽稱號。 市民協獲得首屆福建省民間文藝山茶花獎·民間文學作品評選活動優秀組織獎。協會的影響力、吸引力與日俱增,近五年,市民文協會員從108名增長到229名,新增38名會員加入省民文協,19名會員加入中國民文協。
2019年1月舉辦廈門市民間工藝精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