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視野>哲學社會科學

      朱熹精神品格的價值意蘊

      時間:2023年12月06日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張品端
      0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武夷山市朱熹園考察時強調:“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涌現了老子、孔子、莊子、孟子、朱熹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遺產。朱熹是儒學集大成者,宋代著名理學家,其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加強對朱熹的精神品格的研究整理,有助于我們更好賡續中華文脈,充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自強不息”的精神。《易傳》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它表現出中華民族奮斗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中國歷史上,它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成為奮發有為的精神力量。朱熹是“自強不息”精神的踐行者。在治學上,他身體力行“自強不息”的精神,如對“四書”的詮釋,耗費了他后半生大部分的心血和精力。他說:“君子之學,不為則已,為則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也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治學精神,使朱熹成為理學的集大成者。

        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說:“蓋學者自強不息,則積少成多;中道而止,則前功盡棄;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四書”對朱熹來說,是一種精神客體。“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是就人的主體性而言,這種主體性,是指人同客體互相作用表現出來的能動性、創造性,是人主動進取、積極有為的內在潛力。

        朱熹“自強不息”的精神,不僅體現在治學上,而且表現在對待人生態度上。他講人格,主張“人要有骨氣”,在橫逆面前要“硬著脊梁,無所屈撓”,敢于斗爭。朱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如南宋時期的慶元黨禁,禁毀理學,朱熹受到迫害。在這樣的形勢下,朱熹仍然講學不輟,學術研究不斷,臨去世前三天,還在修改《大學》“誠意”章,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種進取不撓、頑強拼搏的行為背后,是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朱熹“自強不息”的治學精神和人生態度,激勵了后來眾多的學者。他們胸懷大志,在治學之路上秉承朱熹“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的奮斗精神,產出了許多熠熠生輝的鴻篇巨制,為中華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諸多貢獻。

        “兼容并包”的胸襟。朱熹的“兼容并包”,在于解決人生的指導思想問題。只有解決這個問題,儒家思想才能真正成為整個社會生活的指導思想,才能真正深入人心,為多數人所接受。朱熹的學說,從重“五經”轉向重“四書”,充分說明他的著眼點已經集中到道德修養和指導人生的方面。在秦漢時期,以董仲舒為代表的公羊學,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政治指導思想的解決上,卻沒有注意到一般百姓的道德修養問題,故其學說難以成為百姓日用之學。

        朱熹的兼容并包,具有鮮明的創新精神。他對儒家的“四書”的闡釋,有許多新認識、新觀點,達到了當時理論思維的最高水平。正如錢穆在《朱子新學案》中所說:“自有朱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學,乃重獲新生機,發揮新精神。”陳榮捷也說:“學者每謂朱熹集理學之大成,其實朱子多多創新,乃完成理學。”

        朱子理學的兼容并包精神,深刻影響著宋代以后中國文化的各方面,在中西文化、哲學融合發展的今天,仍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自我批判”的意識。自我批判在先秦儒學中就已出現,秦漢時期得到進一步發展。當時經學內部展開的古文與今文之爭,就展現了一種自我批判精神。這種自我批判,經王充、張衡、荀悅等人的發展,成為一種傳統。朱熹繼承了這一傳統,并把它貫穿在理學思想體系的建構中。如他對釋、老的批判,并通過批判創新建構了以儒學為主體、吸納釋老之精華,又有別于釋、老的新儒學(即理學)。

        就哲學而言,它批判的本質,在于不斷超越已有理論。朱子理學是通過自我批判形成的。如他把張載學說中的“氣”,由“生物之本”改造為“生物之具”;他繼承二程學說,又超越二程學說,把程顥、程頤理學思想中的不同傾向統一起來,并融入自己的思想體系中。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超越了張載和二程。

        朱熹還特別重視批判方法,注重理性主義的分析。他說:“學問須嚴密理會,銖分毫析。”在朱熹看來,思辨工夫主要在于分析,他用吃果子來比喻,認為吃果子先要去其皮殼,再食其肉,還要把里面核子也咬破,才算到“極至處”。這也就是朱熹常對門生所說的,不能只“理會得個皮膚便休”,要步步深入,見其“所當然而不容己者”,還要進一步“求其所以然者何故”,直到“表里精粗,無所不盡”為止。所以,朱熹“嚴密理會,銖分毫析”的分析方法,把儒學的思辨性推進了一大步。

        朱熹的自我批判精神,為后學開展學術創造活動,不斷超越已有理論、返本開新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重視人生”的態度。人們重視人生,從先秦就開始了。荀子說:“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這說明荀子注重思考人與自然的統一問題。但對人與自然如何統一,用什么方法去統一,他沒有進行更多說明。朱熹是極為重視人生的思想家之一。他對于“人”的問題,主要討論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以及人在宇宙間的地位和作用等。朱熹認為,道德行為的積累,是使人與自然界統一起來的一種方法。在他看來,道德行為積累到一定的程度,量變轉化為質變,人與自然達到和諧統一,“天人合一”便隨之實現。

        儒家認為,在仁者的精神境界中,天地萬物同為一體,一切人、物都是這個宇宙大家庭的平等成員。這種仁者,是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朱熹就是通過發揮儒家的仁學,來達到人與自然界的和諧統一,使早期儒家的“仁學”上升為“生的哲學”。朱熹用“生的哲學”來拓展仁學,深化愛的內涵,突出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他還用“生的哲學”把人道與天道貫通,將人道之仁擴展為天道之仁,把早期儒家仁的倫理思想大大提升了。

        朱熹認為,達到仁者精神境界的人,就能得到“至樂”。而這種“至樂”的獲得,不像佛教所說,到“彼岸”中去尋找,它就在我們這個現實的世界,即“此岸”中。所以,朱熹特別強調在平常生活中,不斷積累道德行為,不斷去除非道德行為,以達到“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隱然自見于言外”的精神境界。這種精神境界就是理學家們所尋求的所謂“孔顏樂處”。

        在這里,朱熹不僅告訴我們怎樣把人與自然界統一起來的方法,而且向我們指出了實現仁者精神境界的出發點和必由之路。

        (作者:張品端,系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武夷學院朱子學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編輯:張金菊)
      會員服務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乱一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 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v无码不卡| 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国产Av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久久| а中文在线天堂| 国产爆乳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中文字幕14页影音先锋|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少妇|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 欧美巨大xxxx做受中文字幕| 潮喷失禁大喷水无码| 天堂网www中文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天堂网www中文在线|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久草中文在线观看| 中文资源在线官网|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最近2019免费中文字幕视频三| 50岁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区| 中文字幕国产视频|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在线视频| 天堂网www中文在线|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无码专区AAAAAA免费视频| 最近2019中文字幕一页二页|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无码中| 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